兩封投毒信中都有這樣一個字條:看到一個錯誤而不揭發它就成了延續錯誤的幫兇,信的落款都是我是KC,這句話是美國政治候選人、政治廣告的一個結束語。目前還不清楚投毒者是誰或者是哪個組織。投毒人非常喜歡和政府還有執法部門玩這種捉迷藏,還有政治文字游戲,拿目前調查人員的話來說,投毒人想的就是我知道你住在那兒,但是你卻不知道我是誰。這兩起投毒事件也讓人馬上想到,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后,帶有炭疽菌病毒的信件,多數出現在美國的郵局、新聞機構還有美國國會的辦公室當中,造成了5人死亡多人生病,聯邦調查局最后發現,投毒的人是一個在政府實驗室工作多年的科學家,之后這位科學家在2008年自殺身亡,警方目前調查表示會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投毒的人。
說到蓖麻毒素,其實歷史上曾有利用蓖麻毒素暗殺的先例。1978年,逃往西方的保加利亞詩人、作家喬治·馬可夫在英國一個巴士站等巴士時,他的大腿被一名男子的雨傘刺中。當晚他出現了發高燒的現象,被送醫院后三天后死亡。法醫在他的腿上發現了一粒金屬小珠,上面有微量的蓖麻毒素。這也是當年沸沸揚揚的"雨傘謀殺"事件。
(來源:中廣網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