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麥凱恩等美國國會議員還表示,焦哈爾對收集情報至關重要,不能對他適用“米蘭達警告”——即告知嫌犯“有權保持沉默”。
對此,卡尼拒絕明確作出回應,但他提醒大家注意確實存在公共安全案件特例,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允許執(zhí)法部門迅速審訊恐怖分子而不必宣讀“米蘭達警告”,以便獲得至關重要的情報和國家安全信息。
在當天發(fā)布會上,有關俄羅斯曾提醒美國注意另一嫌犯、焦哈爾的哥哥塔梅爾蘭·薩納耶夫的事也成關注焦點。FBI此前在一份聲明中承認,俄羅斯曾在2011年因塔梅爾蘭與極端組織可能有聯(lián)系而請求FBI的幫助,但當時FBI調查后“并未發(fā)現(xiàn)他在國內外的任何恐怖活動”。
對此,卡尼表示,美國與俄羅斯在反恐問題上有合作關系,但“外國政府”傳遞來的信息不會必然導致美國逮捕某個人,因為美國也必須找出采取行動的理由,而當時FBI對俄方傳來的信息進行了調查,但并沒有發(fā)現(xiàn)采取行動的根據。(原標題:美白宮拒將波城爆炸案嫌犯列為“敵方戰(zhàn)斗人員”)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