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菲射擊臺漁船踐踏國際法 應承擔不測事態
人民網5月13日訊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只5月9日在臺灣東南方向海域向臺“廣大興28”號漁船開槍射擊,65歲臺灣籍船員洪石成中槍身亡。事件引發兩岸民眾及國際社會關注。軍事專家羅援在接受中央電視臺《今日關注》欄目采訪時指出,菲律賓此舉粗暴踐踏了國際海洋法,并企圖淡化事態,幾度改口,欲蓋彌彰。菲方應承擔相關責任。
菲方粗暴踐踏國際海洋法
按照國際海洋法公約,領海國有12海里領海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而事發地點在臺灣屏東縣鵝鑾鼻約160海里處,距菲律賓60至70海里。羅援指出,該地顯然不屬于兩國領海范圍內,但都在兩國專屬經濟區范圍內,臺灣漁船在該地作業是合理合法的。
另一方面,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范圍內,領海國有專屬管轄權,即對外國漁船進行管理、監控,甚至登臨檢查、警告、驅趕。但公約從未授權領海國可未經警告就向手無寸鐵的漁船進行開槍射擊。“菲律賓此舉完全是非法的,粗暴地踐踏了國際海洋法。”羅援說,“菲方應該承擔相關責任。”
臺灣:72小時通牒,或從三方面采取措施
臺灣方面已下72小時通牒,聲明若菲律賓沒有正面響應,將從三方面采取措施:凍結菲律賓勞工赴臺申請;召回臺灣駐菲代表;勸說菲方在臺代表返回菲律賓協助調查。
社科院海疆問題學者王曉鵬分析稱,菲律賓國內意見不統一,軍方與政府“互掐”。與此同時,菲律賓對美國也還抱有一絲幻想和希望。
他指出,菲律賓在臺勞工共8.7萬人,每年總收入達8000多美金,是其重要外匯來源。若菲方拒絕滿足臺灣地區的條件,臺灣落實三項措施,將對菲律賓造成直接影響。
菲方:企圖淡化事態,欲蓋彌彰幾度改口
針對此事,菲方相關人員回應表示,是否道歉要看事情調查結果,態度曖昧模糊。
據羅援分析,菲方希望淡化事態,起初不承認菲律賓船只出現在相關海域,后改口稱是公務船,希望淡化軍事色彩,而現在又表示海岸警衛隊人員登上水產和漁業船只,欲蓋彌彰。
大陸維權力量是臺灣的堅強后盾
臺灣地區有關部門表示,海巡部門是漁民的后盾,而海軍部門又是海巡的后盾。“我們可以加一句,大陸地區的維權力量又是臺灣地區維權力量的堅強后盾。”王曉鵬強調,“若發生不測事態,造成的不良后果應由菲律賓一方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