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錢怎么治感冒
醫院是否樂意?
新農合全額報銷,醫院還是掙錢的
4個藥方,最便宜的一服7元多,最貴的一服14.7元。算下來,三服藥就是21元至44元。
按照規定,感冒患者首選中藥進行治療,只需繳納1元錢,即可享受3服中藥的診療服務。剩余費用則納入新農合門診統籌,全額報銷,但超過封頂線的部分仍需自費,且不能借用本戶其他家庭成員的報銷額度。
“全市90萬農民,一年中如果有10%的感冒患者,按照每人每年可享受2次診療服務算,最多也就是一個人一年報銷42.1元,全市總共需要378.9萬元左右的資金,而我們目前新農合籌資已經達到2.7億元。”鋼城區衛生局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尚翠芹說,即便“一元錢治感冒”全部推廣開來,新農合資金的負擔也不會太重。
作為具體的操作者,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自2009年國家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以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經全部實現了藥品的零差價銷售。但是,其中涉及的大部分藥物為西藥,并不包含中藥飲片。2013年1月份召開的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再次提出,中藥飲片由于在生產、運輸、儲存中會發生損耗、霉變等問題,因此不適宜參與零差價,允許在銷售中保留25%的加成。
萊城區寨里鎮中心衛生院院長車效進認為,從經營的角度來說,“一元錢治感冒”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4個方子總體算下來,應該說醫院還是掙錢的,如果用西藥的話,肯定不掙錢。”
“與西藥相比,中藥的副作用較小、安全性較高,對醫院來說,也可以避免一些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鋼城區艾山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訓武說,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的基本都是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具備開具中藥處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