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國會通過的《2013財年綜合繼續撥款法案》明文要求,未經聯邦執法機構許可,美國宇航局、司法部及商務部不得采購來自中國的IT(信息技術)系統。為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美方有關法案以網絡安全為借口,對中國企業采取歧視性措施,這無助于中美雙方的互信,也對兩國經貿關系造成干擾。我們敦促美方摒棄上述做法,多做有利于中美互信和兩國關系發展的事。
美國這個國家就是和地球上其他國家不一樣,總愛在肉中挑骨頭,對其他國家一年到頭橫挑鼻子豎挑臉,什么軍力啊、經濟啊、宗教啊、人權啊、宗教啊,在他們看來,他們就是當代的救世主,就是當代無可挑剔的領頭者,就是十全十美的先行者,高高在上的自尊者。在當今的世界上,美國就是當今世界無可替代的霸主,誰也不能超越,唯有他們才是世界的操縱者。縱覽美國國會通過的這一議案,無疑就是強壓在中國頭上的一道鐵索,中國人民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收的。
其實,對于美國國會通過的這一法案,中國對美國國會這一套早就領教過了,正如美國近日發布“中國軍力報告”一樣,大談對中國“網絡間諜技術”的“擔憂”,但他們找來找去,卻沒有找不到一條有力證據來支撐他們的指責,實在荒唐的很,因為美國的一些報告,不是缺少證據,就是無知,讓人可笑,實在不值得一博。
美國立法限制政府采購中國信息技術實際是很愚蠢的,也是很荒唐的,可以看看,美國政府多年來對華為、中興等中國IT企業干擾不已,絞盡腦汁對中國華為、中興進行了大張旗鼓的高級別調查,搞來搞去,卻始終沒能提出任何證據確鑿的指控,使美國多年來企圖對中國骨干IT企業偏執的掣肘、打擊的愿望都一一落空。
據美聯社等媒體27日報道,這項《2013年合并與進一步持續撥款法案》之前由美國國會通過,26日經奧巴馬簽署生效,其中第516條規定,美國商務部、司法部、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不得利用任何撥款采購由中國政府擁有、管理或資助的一個或多個機構生產或組裝的信息技術系統。
這一法案通過后,不僅在中國引起強烈反響,就是在美國也引發強烈關注。美聯社稱,該規定可能令美國的盟友感到不安,因為很多國家的公司都依靠中國生產的零部件。
多位美方人士譴責這種濫用“國家安全”、不公平對待中國企業的行為,呼吁美國少數政客摒棄冷戰思維,通過合作,理性、建設性地應對網絡安全問題。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包道格表示,美國國會通過立法限購中國信息技術產品是不恰當的。他說,對于國家安全的關注應有個合理的度,美國國會的“限購令”已經超過了合理的程度,這是弄巧成拙,自己打敗自己。他表示,在涉及網絡安全這些美中兩國共同的挑戰問題上,雙方加強合作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周刊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警告說,美國玩弄國家安全,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游戲,將對美中經濟關系造成損害。他表示,國家安全的概念被一些美國政客泛化和濫用,美國已經走到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邊緣,這在今天的國際社會中是不可接受的。
這一法案同樣在美國不得人心,在美國民間遭到質疑。有美國民眾在網上留言說,此舉看上去像是“愚蠢的行為”。如果美國工業和情報官員是正確的,那為什么還要給北京利潤豐厚的美國合同?
這一法案通過后,在世界別國也引起強烈反響,遭到了其他國家的質疑,路透社分析認為,這一禁令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
由此可見,美國通過的這一法案極其不得人心,是一個荒誕的舉動,愚蠢的行為。無疑會對中國和美國的關系帶來實質性的影響,如果該法案生效,其條款設置了一個令人憂慮的先例,其效果會適得其反,將造成重大國際影響,將令美國信息技術企業在全球市場處于不利競爭地位。必須要指出的是,信息技術產品涉及的安全問題指的是該產品是如何制造、使用和維修,而不是該產品由誰制造或在哪里制造,地理限制會引發對安全問題的錯誤理解。尤其在當前,全球更大規模的合作、協作對改善網絡安全至關重要,如果限制必將會破壞這一進程,對改善全球最佳實踐和網絡安全標準會造成沖擊。同時也應該看到,在任何國家,在跨境投資和國家安全問題上,任何可能導致貿易保護或報復行為的處理方式,都不符合美國和中國產業界的利益。
同時也應看到,在過去美國政府費盡心思,出臺多樣的限制措施,既沒有阻攔住中國信息產業前進的步伐,沒有阻擋住中國一些企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也沒有止住美國電信設備制造業的相對衰落,這就是事實。今天,改革開放的中國信心十足,中國IT產業有信心克服美國的政治干擾將繼續奮勇前進。
我們在這里奉勸山姆大叔,要以中美兩國關系為重,為中美兩國的利益為重,切不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多做一些有助于中美關系友好的事情,只有這樣,才是最最重要的。
趙虎啟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