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支持系統的A型架吊著潛水器在后甲板緩緩由母船內側擺向外側,慢慢地向海面布放。忽然,在布放到距離水面高2米~3米處,水面支持系統出現故障,布放工作停止了。唐嘉陵和張東升頓時緊張起來。
崔維成卻笑呵呵地說:“不要緊張,該干什么就干什么,把緊張留給外面的同志吧?!庇谑牵?人在艙內開始討論潛水器操作的技術問題,心情慢慢地放松了下來。
9時34分,故障排除,潛水器開始在海水中下潛。意想不到的是,通訊信號又出現了干擾,15分鐘后,信號完全中斷。
10時01分,海試指揮部考慮到安全問題,沒有讓潛水器在海中停留太長時間,回收上船。
崔維成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總的體會是,下海后遇事不要慌張,要沉著冷靜,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遺憾的是我沒有接受操作培訓,否則,真想駕駛它去深海遨游。”在接下來每次沖擊新的深度時,崔維成都是第一個下潛。其他人開玩笑地稱他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崔維成心里明白,他作為“蛟龍”號的主要設計人,不能把可能的危險丟給別人。
2012年6月15日6時50分,崔維成與試航員葉聰、楊波身著潛航服,進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球形艙內,準備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開始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
這是“蛟龍”號第一次接受如此深度的檢驗,能不能達到預定目標,會不會出現意外情況?崔維成的心一直懸著,畢竟實際海試與陸上的水池試驗不一樣。
“布放潛水器!”7時12分,隨著現場總指揮劉峰的一聲令下,“蛟龍”號被布放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