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尊敬的習近平主席領導下的新一屆中國政府提出了“偉大的中國夢”理念。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致力于把自身發展同非洲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非洲人民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把中國發展機遇同非洲發展機遇緊密融合起來。”“中國夢”強調追求共同發展的愿景,與“非洲夢”有“共鳴”之處,在非洲引起了巨大反響。
“中國夢”同坦桑尼亞《國家發展愿景2025》中確定的減少貧困、發展經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奮斗目標一致。我們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中非合作論壇。這一成功機制基于平等、互信、互利合作原則,倡導雙向文化交流等,將為實現“中國夢”與“非洲夢”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巨人和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中非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將有助于釋放非洲大陸經濟潛力。中國經濟增長以及緊密的中非關系為雙方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已經成為非洲重要出口目的地,其日益增長的國內消費能力預示著中國會對非洲商品保持長久需求。此外,中國是非洲商品進入亞洲的門戶,持續增長的中非貿易對非洲開拓亞洲市場大有裨益。
近年來,中國對非直接投資不斷增加,中國資本相繼進入電信、交通、港口建設、電力和農業等關鍵領域。鑒于非洲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巨大缺口,中國投資為非洲加快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了正當其時的動力。中非伙伴關系也使非洲各國有機會學習中國發展工業和提高出口競爭力的經驗。中非農業合作潛力同樣巨大,該領域是非洲勞動力最密集的產業。
中國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非洲大陸日益改善的經濟環境,非洲的發展“韌性”已在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得到證明。投資非洲意味著進入了一個超過10億人口、中產階級數量快速增加的巨大消費市場。
當前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做到“計慮長遠”,確保中非關系公平與可持續發展。朱麗葉斯?尼雷爾(Mwalimu Julius Nyerere)在其一篇著名演說中曾經恰如其分地講道:“如果一扇門關了,那就嘗試去打開它;如果這扇門是微開著的,那就去敞開它。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以犧牲里面的人為代價去炸掉這扇門。”(節選自尼雷爾1969年10月2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所作的題為“非洲的穩定與變遷”的演講)讓我們充分利用中非合作論壇這一機制,確保這扇門不會被炸掉。
非洲已不再僅僅是外國投資者“開采自然資源的目的地”,而是一個可以為那些誠心與我們共建互利共贏伙伴關系的國家提供“戰略機遇”的大陸。事實上,這種戰略合作有助于澄清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擴大對非合作主要是覬覦非洲豐富的、尚未被開發的自然資源的誤解。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最近公布的數據表明,2003年至2012年,金磚國家對非直接投資有75%投入到制造業與服務業,僅有10%的項目和26%的資金被投入到了自然資源領域。而且事實證明,非洲一些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反而是中國投資和貿易的主要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