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矚目的當屬中國金融領域的變化。韓亞銀行中國法人負責人劉載奉(音)對中國金融領域的改革表示十分期待,他說:“一直以來,由于受規定的限制,韓國銀行在中國開發并售賣商品會遇到很多阻礙,如果中國金融市場以利率自由化為契機廢除一些規定的話,那么這將會帶來一個新的機遇。”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因此也需要關注人民幣海外市場,韓國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員李治勛(音)表示:“繼香港之后,倫敦、新加坡等地也為了吸引人民幣海外金融市場,而站在了中國一邊,中韓兩國間一年的貿易額超過2000億美元,考慮到這一點,濟州島、首爾、仁川等城市,即使規模很小,也有必要建立人民幣海外金融體系。”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推出的“383方案”中提到“以中日韓自貿區為重點,加快談判建立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區”,這一點同樣吸引了各方面的視線,該方案意味著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將有可能取得飛速進展。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中國組組長楊平燮說道:“今后,如果中國市場改革與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相結合,那么韓國商品(服務業)將會再次迎來出口中國的熱潮。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做才能讓二者間產生積極的綜合效應。”
然而,一方面也有人在擔心中國市場環境會因此變得更加復雜。中共三中全會公報聲明稱:“政府將減少對市場的干涉,但會更加嚴格地對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這無疑是要處罰有損公正交易的企業。
對此,韓國忠北大學教授樸相守表示:“近來,蘋果、星巴克、三星電子等全球企業就因具有不公正嫌疑遭到了官方媒體的抨擊。如果不遵紀守法,企業就會面臨早早卷鋪蓋走人的窘境。”也就是說,即使沒有規定和法律的約束,靠“關系”闖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