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8日報道,新加坡和中國展開下階段的金融合作可超越現有的協作,這包括鼓勵中國企業利用新加坡的資本市場,進行資金再循環,支持它們的業務增長。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昨天在工商銀行第二屆人民幣國際化峰會上發言時說,新中兩國接下來的金融合作會更廣泛。具體的合作領域會有四個,包括資本管理、基礎設施融資、風險管理以及資產管理。
目前,新中之間的金融合作主要聚集在人民幣業務,以及中國企業通過新加坡進軍亞洲。
孟文能指出,目前絕大多數的中國企業還在利用境內的資金擴充國際業務。他說:“隨著中國企業擴大它們的國際版圖,他們將不得不更仔細地考慮如何最好地融資、以及如何通過離岸市場最好地使用資金。”
孟文能認為,擁有房地產和基礎設施資產的中國企業,應通過信托工具將資產組為證券,方便它們進行資金再循環。譬如,北京華聯商業信托(BHG Retail Reit)去年底正式在新加坡掛牌交易,籌集近4億新元資金。
中企在新加坡債券市場更活躍
中國銀行也能將貸款組為證券回收銀行資本,以便把資本重新引回中國,支持新加坡的實際經濟活動。此外,孟文能也注意到,中國企業在新加坡債券市場已經更活躍。
譬如,中海油田服務(China Oilfields Services)去年在新加坡發債,成功集資10億美元(約13億5300萬新元)。
在資產管理方面,孟文能指出,新加坡市場可為中國的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個人提供多元化的全球投資組合,而有一組中國資產經理就有意在新加坡設立據點。
此外,以新加坡為基地的金融機構,也對成為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有濃厚興趣。譬如,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萊德(BlackRock)上周在新加坡成為額度達200億人民幣的合格境外投資者,成為額度第二高的境外金融機構。
另一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李文慶也在會上指出,人民幣要成功國際化,需要市場的信任。
這意味人民幣的貨幣政策首先需要變得更透明,如擁有美國聯邦儲備局或歐洲中央一般的定期貨幣政策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