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多彩小番茄
番茄實現工廠化生產,耗水量能降50%左右。昨天(27日)記者走進小湯山特菜大觀園“番茄工廠”一探究竟。
嫩綠的秧苗不是長在泥土里,而是扎根于巖棉上。這是農用巖棉,特別疏松、透氣、疏水性強,是水培系統中比較理想的基質。它不吸附任何化學元素,更容易控制基質中養分含量、酸堿度,是番茄舒適安穩的家。
記者看到,巖棉下層架子兩側有一排邊槽。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相關技術負責人說,這是滴鍵和回流槽。番茄秧苗每天通過滴鍵“喝”10次水,才1500毫升。他們從荷蘭引進了封閉式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澆灌后流失的營養液通過回液收集裝置進行紫外線消毒,再按一定比例混入灌溉營養液,形成封閉式水肥循環灌溉系統,避免水肥滲漏污染地下水的風險,節水效果好。
據介紹,工廠化番茄生產每平方米年產量達31.5公斤,是普通番茄的兩倍。每生產1公斤番茄耗水量可降至27公斤,僅是普通番茄所需耗水量的50%。
據悉,該站還從荷蘭等國家引進了夏日陽光、棕瑪瑙等6個番茄品種和14個櫻桃番茄品種,這些品種在國內屬首次生產。其中夏日陽光甜度可達9.5,可謂番茄中的小“甜心”;棕瑪瑙甜度大、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