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助脫貧
以前“石頭遍布、土地貧瘠”,作為“邊、少、窮”地區典型代表的定安縣新竹鎮白堆村,如今在新竹南華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下,養殖園區擴展到4230畝,實現了總產值超過5000萬元,合作社“定安黑豬”品牌進入深圳市場,正積極籌備打入港澳市場。
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這還要從定安農信社“農信社+合作社+貧困戶”模式說起。通過做大做強養殖專業合作社,然后與其合作,帶動更多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真正實現一手給資金、一手給技術,定安農信社不斷轉變觀念、深化服務,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金融精準扶貧新路子。
“小鵝+小雞”
兩條信貸線雙輪驅動
新竹南華養殖專業合作社專門從事家禽和畜牧飼養、水產品養殖運銷,并為當地農戶免費提供相關養殖技術服務。在合作社帶動下,合作社成員以土地、魚塘和資金入股的方式共同發展,實現了年出欄“新竹鵝”10萬余只、黑豬一萬多頭、肉鴨40萬只、肉雞10萬只、魚2000噸,總產值超過5000萬元,凈利潤過600萬元。
“合作社能夠有今天成績,源于海南農信社的不遺余力支持!”合作社理事長李南華告訴記者。2008年合作社創立之初,由于自有資金不足,購苗購料遭遇到了資金瓶頸。此時農信社小額信貸員(俗稱“小鵝”)進村宣傳,為其發放了小額貸款,從剛開始2萬元到后來3萬元,再從3萬元到5萬元,再到10萬元……
隨著合作社經營規模的不斷壯大,小額度資金已不能滿足其飛速發展需求。怎么辦?在了解到實際情況后,定安聯社主任王咸仁到合作社實地調查,召開信貸現場會,決定向合作社投放了全縣第一筆“惠農貸”200萬元。
“這筆資金對我們合作社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啊!有了這筆錢,合作社養殖場基礎設施立即得到極大改善。”“在后續發展過程中,基層信貸員(俗稱“小雞”)也陸續增加我們合作社的授信額度,讓我們有了充裕的資金保障。而且農信社信貸員辦款速度快,不拿我們客戶一分錢、不抽我們一支煙、不喝我們一口水!”李南華充滿感激之情。
“小鵝+小雞”兩條信貸線雙輪驅動,即合作社在發展初期由“小鵝”對口服務,成熟壯大后由“小雞”專門服務,這成為海南農信社扶貧支農,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
“農信社+合作社+貧困戶”
三方合力促脫貧
怎么樣讓更多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農信社助推新竹南華養殖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的金融精準扶貧提供了經驗和啟示。
2016年,定安小額信貸部精心組織30名小額信貸技術員對全縣46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入戶走訪、調查和小額貸款培訓,及時收集和了解貧困戶的金融需求。在摸清全縣家底的基礎上,定安農信社和小額信貸部把重點瞄準新竹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主動對接當地政府及南華養殖專業合作社,并于今年1月下旬聯合召開新竹鎮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會議,探索“農信社+合作社+貧困戶”扶貧之路。
南華養殖合作社理事長李南華作為農信社“三農”技術專家,為全鎮養豬的1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養殖技術和傳授脫貧致富之道。李南華對貧困戶做出承諾,新竹鎮凡能夠得到農信社貸款并入股南華養殖合作社的貧困戶,每年都可以享受分紅收益(入股2萬元每年可分紅利5000元,收益率達25%,實現旱澇保收),合作社為其貸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為增加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底氣,王咸仁現場深入到貧困戶中做充分動員,強調只要講信用,滿足“四有四無”(有勤勞致富意愿、有適當勞動能力、有固定住所、有明確用途;無吸毒、無賭博、無惡意拖欠信用記錄、無嚴重故意刑事犯罪記錄)條件的農戶,都可以向農信社申請額度適當的小額貸款。
“農信社是政府的銀行、農民自己的銀行,是新竹鎮廣大貧困戶最堅強的資金后盾。”王咸仁向貧困戶承諾,農信社將與鎮政府、合作社一道努力,確保14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7年底全部順利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