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主權債,有沒有風險?投資是不是安全?這些都需要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來判斷,目前國際公認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有三家,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國際,1917年穆迪公司首先推出主權信用評級制度,評判的標準是AAA信用極好,幾乎無風險,BBB信用一般,基本具備支付能力,CCC信譽很差,償債能力不可靠可能違約,D級就是違約了。
多年來美國一直穩坐AAA寶座,其他AAA國家還有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早在今年4月,標準普爾就曾經把美國長期信用前景展望由穩定下調為負面,并首次警告可能調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7月14號標準普爾再次警告,當天開始重新考慮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如果美國政府未能采取可信賴的措施,應對債臺高筑,將下調一級,8月5日晚,標準普爾言出必行,調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至AA+。標準普爾表示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主要基于一是美國債務狀況堪憂,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逐年上升,二是美國國會日前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法案效率不夠,三是標準普爾對美國國會未來應對類似問題能力的信心受挫,美國財政部負責人稱,標準普爾的評級計算存在兩萬億美元錯誤,根據誤差如此之大的數據得出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對此標準普爾主權信用評級委員會主席,錢伯斯給出了解釋。
錢伯斯(標普主權信用評級委員會主席):我們曾經和財政部國會預算辦公室進行了溝通,我們使用的假設標準多次被國會預算辦公室采用,這一假設前提是公認的標準,假設當前法律可以得到貫徹,這不會改變任何基本事實,我們發布的數據是準確的,分析報告也是經得起推敲的。
7號,錢伯斯表示,如果美國的財政狀況繼續惡化或政治僵局愈發難解,這些狀況可能導致其主權信用再遭降級,他認為負面展望顯示在今后6個月至24個月期間,再降級的可能性至少為三分之一。
丁一凡:歐洲債務危機要比美國債務危機更難解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實際上,評級機構在市場上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評級機構似乎是一個第三者,是一個局外人,所以它才能夠比較客觀的去評這種所謂債務等級。但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我們往往會觀察到,實際上他們有時候也是利益有關方,而這一次標普公司恰恰也在歐債問題上,在前一陣子美國的金融債務爆發中,被輿論認為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因為它從來沒有警告過,美國一般的投資者。比如這種次貸,債券有問題,標普從來沒有警告過,當時標普就受到了很大的指責。有人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標普是為了要挽回一點聲譽,所以這一次要率先在美國國會上做出表示。
另外兩家評級公司,雖然沒有把美國的國債等級降低,但是他們也都提出了警告,而且這兩家也都把美國的國債放在負面觀察的角度上,隨時有可能把美國國債降級,因此形勢對美國國債是特別不利的。如果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個月內,沒有明顯的好轉的話,另外兩家評級機構很有可能也會加入給美債降級的隊伍,這樣美國國債就會真正的出現危機。
這次的美債危機和之前的歐債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歐洲主要是因為它有統一的貨幣,沒有統一的財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經濟不那么強大的國家很容易因為它不能調節貨幣政策,通過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或者來調節經濟的時候,這時候他就只能利用財政政策來調,這樣財政政策就可能用來過渡,所以歐洲國家的債務要比美國的債務更難解決。美國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讓貨幣貶值,讓通貨膨脹,某種程度上沖銷了債務。在某種程度上,因為貨幣購買力降低了,所以你的債務就顯得輕了。簡單說就是他的債務縮水了,他自己身上擔子也就輕了。美國可以做這個,但歐洲就很難做。
劉戈:美債危機現在還只是一個潛在的因素
(《今日觀察》評論員)
現在市場上的這三家評級機構已經成了全世界金融市場的裁判,三個裁判里有一個發了言,表了態,這個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過去的這些評級機構經常扮演落井下石的角色,或者是錦上添花的角色。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風險已經清晰,但這些評級公司仍然給它很高的評分。所以在這個時候,有人說,標普的這一次行為有點像政治投機家的行為。
關于美債危機和歐債危機,打個比方,美國的債務危機是大家擔心的未來會發生的腦血栓,但是歐洲的債務危機就是現實的肺炎,它是一個近在眼前的,可能產生一個巨大麻煩的問題,但是美債危機還是一個潛在的因素。
美國的主權信用等級首次被下調,引發全球市場的劇烈震動。中國會受到多少影響?應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