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東南亞華人小國——蘭芳共和國 [ 2007-06-06 10:01 ]
220多年前,在世界第三大島東南亞的加里曼丹(印度尼西亞人對婆羅洲的稱呼,今約有三分之二為印尼領土)西部,誕生了一個華人建立起來的小國家“蘭芳共和國”。它的開國元首是中國廣東省梅縣石扇堡人羅芳伯。

很早的時候,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有很多華人來到加里曼丹島謀生。他們大都集中在該島西部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帶打工。有的在農村種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則在山區開采石油和煤炭。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由于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和照應,所以被乾隆皇帝稱為“天朝棄民”。為了生活,他們需要團結互助,于是組織了不少“同鄉會”之類的組織。后來,這些組織聯合起來,成立了以東津為首都的蘭芳共和國。羅芳伯因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出眾的組織才能,在坤甸一帶華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所以被各地搞同鄉會的人推舉為領袖,于1770年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御敵。地方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羅芳伯當了25年的國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隨后,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后還有7人先后擔任過這個職務。1886年,這個在異域建立起來的華人小國,遭到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的進攻。蘭芳共和國全體民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因武器太差而遭到失敗,這個華人小國也不幸滅亡。“蘭芳”共存在了116年。
(福州大學通訊員 張明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