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能教日本人什么?

學習中國目前在日本成為時尚。一本由日本日中通信社出版的《通過唱歌記住中國話》的教材日前發行,周杰倫的《發如雪》等多首經典曲目首次大規模入選。( 8于17日重慶晚報)
這真是一條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一向以口齒含糊不清著稱的周杰倫竟然要教日本人學習中國話,真不知道號稱精明的日本人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是鐵了心的想說一口蹩腳的中國話,那唯一合理的解釋只能是日本人看重的是周杰倫的人氣,而不是他的口齒。
《發如雪》聽過,旋律挺好聽的,歌詞寫的一個字一個詞組的看起來也是挺美的。但恕個罪說,連在一起看,實在不知道方文山(blog)想表現的是什么。也許“鬼才”的意思就是普通人看不明白,但是不對啊,同為“鬼才”的黃沾(聽歌)的《滄海一聲笑》無論從意境還是文采,都是膾炙人口。
關于所謂的經典,經濟思想史大師熊彼特有過這樣的闡述:絕大多數智者的創造或思想經過一段事件以后,便永久地消失了。這段時間可能只是一頓飯的工夫,最長不超過一代人的時間。但另一些作品卻不是這樣。它們經歷過失落,但它們重新出現了。這就是我們稱之為偉大的東西。
把《發如雪》之類的稱之為經典,還是顯得有些心急。其實不只生活在內地的中國人對周杰倫歌詞的天馬行空摸不著頭腦,就連他的老家臺灣的學生也被他歌詞中的“彎彎繞”搞得暈頭轉向。有媒體報道: 臺灣北縣徐匯中學高中部的一名華文老師上周舉行段考的時候,周杰倫兩首暢銷歌曲《七里香》、《發如雪》當考題,但在120個學生中僅有5人及格!
用這樣的“經典”去教日本人學習中國話,只能是娛樂至死時代的娛樂現象。硬生生把一個流行符號當作文化偶像去推廣,也是有些張冠李戴勉為其難的味道。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崇尚強者的國度。《菊與刀》把之描述為:“ 既桀驁自大而又彬彬有禮;既頑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既忠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中國的“軟實力”強大到了像好萊塢一樣要輸出文化的地步嗎?顯然不是。“外國人其實對中國不了解,像《黃河之子》里面很多曲目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在國外沒人知道,他們連黃河都不太知道。”(朗朗語)
學習中國話到底是新鮮的時尚?還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可?實在是一個應該厘清的話題。在日本,于丹被稱作“女孔子”,到底是處于一種禮貌的恭維還是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也是一個無法量化見仁見智的事情。同樣,用周杰倫的《發如雪》來沾沾自喜,不免有“扯虎皮做大旗”夜郎自大之嫌。
在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等咱中國強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級。文言文太簡單,全用毛筆答題,這是便宜他們。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個龜殼,刻甲骨文;到了考聽力的時候,全用周杰倫的歌,《雙截棍》聽兩遍,《菊花臺》只能聽一遍……
這個段子,周杰倫聽過嗎?那些想跟著周杰倫學說中國話的日本人聽過嗎?
(本欄目所刊稿件純系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國際在線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