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影節卡梅隆最紅
卡梅隆的《阿凡達》掀起了全球3D風潮,他把15年前的《泰坦尼克號》用3D包裝,同樣震撼視聽。這位熱衷技術活兒的導演被尊稱為“3D電影教父”。在24日舉行的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相關論壇上,卡梅隆暢談了他對3D技術的認識。
在卡梅隆看來,3D技術的創新是未來的發展前景,但要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卡梅隆說:“有些3D技術掌控者會說,你們不懂3D,必須依靠我們幫忙才行,這是不對的。對整個產業有利的態度是,一起共享3D,而不是設置壁壘。”
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恰好《泰坦尼克號》3D版在中國熱映。卡梅隆成了電影節上最耀眼的星,他的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媒體對他的專訪被“切割”成每15分鐘一場,談論的內容,一詞一語都與3D相關。
“此次來北京,希望尋找到與中國電影人合作的機會,尤其是提供3D技術支持。”卡梅隆說。目前,他的團隊已確定擔任《孫子兵法》3D監制。卡梅隆還在與張藝謀的會談中透露,如果張藝謀愿意,可合作拍攝3D電影。
卡梅隆對3D技術的追求堪稱苛刻,不過在他心中技術并不是最根本的。“3D只是服務于電影創作的一種工具,屬于技術手段,真正決定一部影片成敗的,仍是好的故事與創意,這取決于創作者的思想和觀念。” 卡梅隆說,“技術手段是為更好地演繹故事、提升藝術效果服務的。”
《阿凡達》的成功讓卡梅隆成為“3D電影教父”。在北京期間,每有媒體這樣稱呼他,卡梅隆總會解釋,“其實我大部分工作和3D無關”。他說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選演員,寫劇本,設計場景、人物、色彩,還包括拍攝、處理音效等。“3D只是為觀眾提供一種更加高級的觀影體驗,是一種增值行為。導演作為一名故事敘述者,那些基本工作沒有任何改變。”卡梅隆說。
對于3D市場,卡梅隆有充分信心,此次北京行讓他更認識到中國市場的“慷慨”。他說,中國的3D有著無盡的前景,尤其在廣播電視方面,因為中國是一個電視大國。而且中國整個影視產業正在進入黃金時期,3D內容會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當務之急是要制作更多高質量的3D內容滿足觀眾需求。(來源:中新網)
考考你
1. 要不要來杯酒?
2. 英國佬就是這樣,一板一眼。
3. 我看見冰山了,你的眼神也是這么的告訴我,請跟我說實話。
4. 請只跟親近的人說,我不想讓大家驚慌。
1. We're in the middle of an emergency. What's going on?
2. But I was with him the whole time. This is absurd.
3. When can we get underway, damn it?
4. Well, I believe you may get your headlines, Mr. Ismay.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