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樓在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樓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開始興建,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甲秀樓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橋;第二部分甲秀樓主體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園。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現已拆除。
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2006年5月25日,甲秀樓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從古到今該樓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葺。
現存建筑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甲秀樓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上的標志。明清以來甲秀樓便是文人騷客聚集之處,高人雅士題詠甚多,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
現樓內古代真跡石刻、木皿、名家書畫作品收藏其中。登樓眺望,眾山環抱,近者為觀風臺,林木茂蔚;遠者為黔靈山,青山一發。棲霞、扶風、相寶、南岳諸峰,羅列左右,大好風光盡覽眼底。四時朝暮,風景無限,山城氣象,歷歷可觀。
門票:從2010年1月1日起免費開放,翠微閣除外。但是晚上參觀要收費兩元。
交通:坐1、2路公交車在郵電大樓下,需步行約兩站路,坐8、11路公車,在大南門下車后往前走一站路即到,坐15、46、52、62、305、307路公車可直接在甲秀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