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也談茶葉的“豪華包裝”
茶作為飲品,亦是作為禮品,在現代人的熱烈追捧下不斷升溫,與其密切相關的茶包裝業遂隨之勃然而發。
走進茶葉店,在琳瑯滿目茶葉中徘徊,現在的茶葉包裝制作得越來越精美,工藝越來越復雜,色彩越來越靚麗,價格更是動不動就是好幾千……突然想起了電影《大腕》里面的臺詞,如果寫給茶葉包裝那一定是這樣的:“一定得選最高檔的材質,雇最有名氣的設計師,做最有品位的的包裝,什么瓷罐呀,錫罐呀,瑪瑙罐呀,能用的都給他用上,外盒一定要紅木的,盒子里面有產品畫冊,中英文對照的,倍兒有面子,畫冊旁邊有收藏證明,全國限量500套,就是一個字--貴!做個手提袋就得花個好幾百,你要是不用特種紙印刷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你說這樣的茶葉,一盒你得賣多少錢?我覺得怎么著也得兩千塊吧!兩千那是成本,四千起!你別嫌貴還不打折,你得研究客戶的心理,愿意掏兩千買茶葉的客戶,根本不在乎再多掏兩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么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茶葉包裝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雖然這只是博君一笑的調侃,但在現今的茶葉包裝領域上述的許多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在與許多茶企負責人的交流中,不少人抱著這樣的觀點:我的茶葉是最好的,包裝一定要上檔次,這樣才賣得起價格。送禮的人面子足了,氣派了,收禮的人卻對著滿屋“精美”的禮盒,種類繁多的瓶瓶罐罐,一籌莫展,左右為難。經常有朋友訴苦,“簡直像在玩俄羅斯套娃一樣,里三層外三層的打開了,最后茶葉也不過四五兩。”也有朋友建議,是不是可以在茶葉銷售點開展“茶葉包裝換茶葉”活動,只要憑外觀完好的茶葉包裝盒就可以換取一定數量的茶葉,這樣廠家和消費者豈不雙贏?
其實包裝最原始、最簡單的功用就是不讓商品裸露地銷售。如果僅僅把包裝的精美作為整個商品溢價的基礎,那就與包裝設計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因此國家也特別公布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雖然此規定目前還沒有嚴格實施,但是在大的環保低碳消費理念的影響下,過度包裝是一定會壓制的。
那怎么樣的包裝才算得上合適的包裝呢,筆者在這里有幾點建議:
1、擁有完整產品規劃的包裝
將所有產品線的包裝劃分層次,如走量的包裝,促銷的包裝,禮品包裝,形象展示包裝等等。每種包裝有自身的功能與對應的消費者,針對定位人群來設計包裝的材質,尺寸以及工藝。價位合適,定位精準,能嚴格控制包裝成本并照顧到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2、風格系列化的包裝
消費者信息的85%是從視覺中獲得的,品牌傳播的成效往往取決于在品牌傳播中的形象設計能否被社會大眾辨別與接受,并給社會大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包裝設計風格的系列化,不但能很好的識別商品,在展示企業品牌與形象的同時也能很好的在終端造成視覺沖擊力。如果設計得法,會讓企業擁有一套完善的視覺語言,在幫助產品銷售以及提高企業品牌形象的作用上事半功倍。
3、環保,有創意的包裝
如何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需要我們的經營者花更多的心思,并不是只有奢華的包裝能提高產品的檔次,在環保低碳的消費理念大行其道的今天,就更需要我們用簡約而不簡單,充滿獨特購物體驗的包裝來打動消費者,提升企業形象。
總而言之,包裝之在于積淀文化,在于內外兼修,在于厚積薄發。希望中國茶葉包裝能更多的拋開利欲與世俗的繁雜,更好的將茶道之美,傳承之美展現給全世界。(和君咨詢集團蔣同團隊張強)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 實習編輯:鄭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