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混戰與大躍進
產業的齊齊擴產與并購幾乎是目前飲料行業巨頭的家常便飯。
媒體報道稱,繼去年百事宣布未來3年在華投資25億美元后,可口可樂也宣布再投入40億美元。據了解,到2014年可口可樂重返中國市場35周年之際,其累計在華投資將達90億美元。
統一表示,欲3年內在大陸投入120億新建17座方便面與飲料廠。另外,達能方面也表示,除了將現有工廠進行投資擴建外,還計劃兩到三年內再開設一到兩家新工廠。
康師傅在2010年7月以630萬美元投建紅河廠之后,又以高達12億的投資在漳州建設綜合飲品項目。
在投資6億的江蘇宿遷工廠建成不過兩周之后,匯源投資20億、規劃年產能達52萬噸的旗下最大果汁生產基地魯中匯源工業園正式開業。
早在2009年,娃哈哈就投資100多億元從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引進330余條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生產線,主要生產含乳飲料、飲用水、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等8大類100多個品種。
這些國際國內食品飲料巨頭除紛紛擴張產能外,還不斷進行并購,提高自己的實力,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未來飲料業的競爭將持續升級,爭奪或將更白熱化。
歐睿報告顯示,2010年可口可樂是中國最大軟飲料生產商,市場占有率為16.8%,而康師傅和百事分列第二、第四位,份額達到14.4%和5.5%。單從數據上分析,后兩者結盟后,市場份額很可能趕上可口可樂。
業內人士分析稱,百事與康師傅合作,由雙方產品結構和渠道布局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將不可避免對整個中國飲料行業產生沖擊,可能引發行業的重新布局。
在行業巨頭的巨大沖擊下,我國飲料企業發展面臨多方困境。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飲料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本土飲料企業規模一般都比較小,而區域性飲料品牌比較多,但真正在全國飲料市場上有影響的名牌產品屈指可數,同時企業還面臨著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單一、技術含量低以及自身實力不強等因素的制約。
東方艾格飲料行業分析師陳靜認為,可能引發行業的重新布局:娃哈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形成三大寡頭,并有可能開啟飲料行業的兼并收購,行業由初級發展階段向壟斷經營階段發展。
周思然對記者表示,我國飲料行業產能過剩現象早已出現,市場上供過于求的局面已經形成,而國內外巨頭仍斥資建新廠、新的生產線等,此舉再次加劇了國內飲料業的競爭局面,這意味著飲料行業將進一步加速優勝劣汰進程,提高行業集中度。“事實上,目前國內外飲料企業的產能已經超過我國飲料行業的市場容量,國內外飲料企業的投資主要是為未來市場做準備。”
未來:
差異化競爭至關重要
就目前我國飲料行業大躍進的隱憂,周思然向記者表示,飲料行業未來預期的高增長刺激了飲料企業產能的大躍進,各大企業紛紛斥巨資瘋狂擴張,而如此飛速擴張的舉動必將加劇目前市場產能過剩的局面,在加劇市場競爭的同時,也將壓縮各大企業飲料業務方面的利潤,如此必然不利于未來行業的發展,因此,投資者應該理性看待整體消費的升級。
周思然認為,目前我國飲料市場上品牌眾多,造成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尤其是不少區域性品牌的不斷涌現,更加劇了這一現象。對飲料巨頭而言,在擴大產能的同時更應該提高研發能力和創新意識,一方面有利于新品類的開發和新市場的開拓,并推動產品體系的完善和全面升級;另一方面采取新穎的促銷手段也有利于產品的宣傳和品牌的傳播。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飲料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1999年國內老牌的飲料企業仍然占據市場競爭的主動,而后國內飲料品牌卻是紛紛落馬,果汁飲料由1999年匯源果汁的一枝獨秀,到2002年統一鮮橙多的迅速崛起,市場格局發生改變,而統一品牌在1999年果汁市場的占有率僅為3%。
周思然認為,外資品牌的高度集中化極大地阻礙了我國飲料企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飲料企業在品牌經營方面弱勢明顯,不管是經營理念,還是經營模式,目前正面對日趨國際化態勢的國內飲料市場都處于劣勢。企業應及時跟上市場發展步伐,同時借鑒外資的成功經驗,努力改善自身經營的不足,爭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以“創新、管理、產品、效益”為主題的2011中國飲料行業企業家論壇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對如何轉變發展方式、提升飲料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議。
來源:中國企業報 編輯:壹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