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國家統計局統計科研所課題組12月18日發布的監測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比上年提高了2.88個百分點,是2000年以來進展最快的一年。課題組預測,東部地區有望到2012年基本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有望在2015、2017和2023年基本實現小康。
監測報告顯示2000年以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逐年加快,實現程度從59.3%穩步提升到2007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1.95個百分點。按此發展趨勢,到2020年我國完全可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統計監測報告指出,去年中國在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水平、資源環境等主要指標上均有改善。
2007年全國人均GDP達到了18934元,比2000年的7858元增長1.4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9.5%。2000-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均增長6.1%。同一時期,基本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也由2000年的13.3%提高到2007年的47.6%,增加了34.3個百分點。
但報告也指出,2000年到2007年期間,用來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基尼系數和城鄉居民收入比分別由2000年的0.412和2.85擴大到0.458和3.55。基尼系數已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同一期間,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以2000年為基期,2007年耕地面積指數已經下降到94.93%;
此外2000年到2007年期間,中國能源消費日益增加,單位GDP能耗呈上下起伏之勢。由于“節能減排”措施采取得力,2007年中國的單位GDP能耗由2000年以來的最高值1.43噸標準煤/萬元降低為1.36噸標準煤/萬元,但仍比最低的2002年仍然要高0.06噸標準煤/萬元。
從各區域的進程來看,東部地區遙遙領先,東北地區緊跟其后,中部地區勢頭較好,西部地區有待提高。
2007年,東部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由2000年的64.0%上升到81.3%,平均每年增加2.47個百分點。無論是每年的實現程度還是實現程度的提升幅度,東部地區都居全國四大區域之首。
2007年, 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分別達到74.8%,70.3%,64.6%.
(中國日報記者 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