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國日報》1月22日報道:春節是一年中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的時刻,許多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也入鄉隨俗,一起歡度春節。
美國人菲特女士(Tammy Fitter)計劃與其他20個家庭一起歡慶牛年的到來。買一車鞭炮,穿上中國傳統服飾,吃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是他們慶祝春節的方式。
“我們一要盡可能像中國老百姓那樣過春節。這就是旅居國外的好處。你能感受到一個國家的文化精髓,”這位北京國際學校的注冊護士告訴我們。
菲特一家來北京已經有2年之久,此前他們在臺灣住過3年。“在那里春節更像一個大聚會。”
菲特說:“家庭是最重要的,當你住在國外時,朋友就是你的家人。我們經常一群瘋狂的朋友一起聚會,尋找每一個理由盛裝打扮一番。”
她的兩個兒子8歲的諾蘭和12歲的伊桑也認為作為外國人,和朋友們一起歡度節日是個很好的選擇。
諾蘭表示:“因為我的家人都不在這里,和朋友一起過節我很開心。”看禮花放鞭炮是他過節時的最愛。
菲特介紹說,此次春節聚會除了外國朋友外還會有一些大陸和臺灣的家庭。她解釋到:“中國人的加入能使你感到春節很真實,他們講的有關童年過年的軼事也會讓你對節日的文化內涵有更深的了解。”
在此之前,菲特一家參加了由優山美地別墅社區組織的中國春節歡慶活動,大約有400名住戶在一起品嘗了美食美酒、觀看了演出。“這個活動非常精彩,”菲特說。
初一之后,菲特一家通常會逛廟會、看表演、吃小吃。
美國人杜魯門先生(Micah Truman)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已經在中國生活了15年的他稱春節為“一場家庭盛宴”。
他會和6歲的女兒,4歲的兒子、中國太太和她的家人一起在北京歡度春節。
“大家聚在一起,看電視、吃很多很多的好吃的、看煙花,這就是春節。”
美國人杰夫(Jeff Casagrade)已經在中國居住了4年,他覺得“春節給我的感覺就像感恩節加上新年。”他和她11歲的雙胞胎兒子將在他太太的老家廣州慶祝春節。
他表示享受春節的時光,但是也有缺憾。“春節總的來說這還可以,但是像每個家庭一樣,沖突總會出現。你總感覺不能融入這里。主要因為我的普通話不好,更何況我的家人還說廣東話。”
來自澳大利亞的保羅一家(Paul Gooden)第一次在中國過年。這位IT專家告訴我們自從7個月前他被派到北京工作后他就一直期待春節的到來。
“我一直都知道中國人過春節,如今我終于有機會親自來到中國的首都——這個慶祝春節已有千年歷史的地方來親自感受它的氣氛。從很多方面來講,北京都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所以這是歡度春節最佳的地方。我來中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可以在這感受春節的氣氛。”
保羅一家計劃和一位在北京居住了7年之久的臺灣朋友一起過年,和他的朋友一起吃年夜飯。此外,他還會和朋友們去北京郊區滑雪、去龍慶峽看冰燈。
“我的工作非常忙,但是此次來中國工作讓我發現了家庭的可貴。”保羅解釋道。“在中國我能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我們要一起過春節。”
菲特表示她非常享受空氣中彌漫著的節日氣氛。
“北京給人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人們臉上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我也被感染了。”
(《中國日報》記者:Erik Nilsson 編譯:王薇 編輯:張峰 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