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據英文《中國日報》2月20日報道,當眾多外資企業紛紛裁員或凍結招聘計劃以應對經濟危機時,到目前為止,有一個行業似乎對此具有免疫力,那就是外資汽車公司。
雖然眾多外資汽車公司在其本土或者歐美市場遭遇銷量和業績滑鐵盧,紛紛出現負增長,大部分公司在中國的業績仍保持了增長態勢,這也為該行業員工在這波裁員中逃過一劫提供了注腳。
據記者調查采訪發現,法國汽車巨頭雪鐵龍的合資企業東風雪鐵龍是所有外資汽車公司里唯一已經或打算裁員的公司。該公司到目前為止,已經裁掉了1000名臨時員工。
其他汽車巨頭包括德國大眾,日產汽車,豐田,本田,奔馳,奧迪等公司都向《中國日報》表示他們目前沒有在中國裁員的計劃。
即使是如今瀕臨破產邊緣的美國汽車業三大巨頭,也表示沒有在中國裁員的計劃。
美國通用汽車2月17日稱,還需要美國政府額外提供高達166億美元的救助資金,并在全球裁員47,000人。
但是通用汽車在發給本報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是通用的戰略重點,因此公司將一如既往的在中國保持進取態勢,以保持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公司在聲明中表示全球裁員計劃對中國的影響將會非常有限。
業內人士表示,外資汽車公司對這波裁員比較謹慎,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市場狀況所決定,中國是他們唯一在2009年能實現銷量增長的主要市場之一。中國月度汽車銷量1月份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外資汽車行業的情況相比通訊,IT,金融等行業,簡直有天壤之別。
據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周二報道,全球科技公司的裁員總人數已激增至30萬人。元宵節后摩托羅拉、諾基亞、飛利浦等知名外企的裁員風暴席卷而來。他們的中國區員工也受到影響。根據湯姆森路透數據,全球金融機構到2月12日為止總共裁員32萬5千人。
據北京外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FESCO)去年10月開始進行“金融危機對FESCO客戶的影響調查”,調查的抽樣報告顯示,6%的企業關閉或被收購,27%的公司進行了規模性裁員及招聘減緩,金融、通訊、IT等行業的裁員比例為5%到10%不等,裁員比例超過20%的公司,占總樣本數的5%。
根據總部設在廣州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錦田顧問(中國)有限公司最近發布的《珠三角2008裁員與降薪調查報告》,有44%的企業HR經理承認自己所在的企業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進行過裁員,有25%受調查的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總監表示2009年將有裁員計劃。該調查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問卷調查了216家企業。
參與本次調查的企業以大型外資企業為主,例如杜邦、美泰、霍尼威爾、博世,偉創力、資生堂等企業,外資企業約占50%左右。其余參與本次調查的企業都是知名民營企業和大中型國企,例如錦繡香江、萬科、美林基業和廣汽集團乘用車公司、華南路橋集團、廣州無線電集團、吉利集團、中糧集團、聯想、海航集團等本土知名企業。
錦田顧問CEO獵頭總監曾江濤先生介紹,在這一輪裁員、降薪風暴中,生產制造類企業可謂首當其沖。在這個全球性的經濟寒冬里,受到人民幣升值、歐美市場消費需求不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廣東的生產制造類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陣痛,很多中小企業都已經紛紛倒閉了。曾江濤表示,“由于受金融危機的沖擊最大,生產制造類企業的裁員、降薪幅度也是最大的?!?/span>
何種人容易被裁 錦田的調查顯示,“績效不高的員工”名列第一,比例為43%;其次是“工作態度不端正的員工”,比例為27%;而“可替代性強的員工”,比例也達到19%。另外,“性價比不高的高薪員工”,比例為11%。 錦田(中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戈表示,在公司進行裁員時,“績效不高的員工”、“工作態度不端正的員工”、“可替代性強的員工”、“性價比不高的高薪員工”這四類員工是被炒危險系數最高的員工。以“績效不高的員工”為例,如果員工所在的企業或者部門的經營效益變差的話,就會有被裁員的危險。例如TCL電腦事業部、西門子手機部門都因為經營效益不理想而裁員。
任戈建議,在這一輪裁員潮里,職場人士應該認清形勢,并且充分做好過冬的準備。對于在職的職場人士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做好手上這份工作,盡量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同時,要通過學習、培訓等形式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積聚能量。而對于即將踏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則要更加審時度勢,不斷降低期望值和姿態。雖然“先就業后擇業”受到過很多人的批評,但對于遭遇求職困境的大學生們來說,這是一個不得不做出的現實選擇。(《中國日報》記者 李方方 鄭立飛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