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國日報》3月25日報道:英國大使館經濟與貿易政策參贊鄧肯-斯巴克斯(Duncan Sparkes)24日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英國將在即將舉行的倫敦20國集團金融峰會上“全力支持”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獲取更大的影響力。
他同時對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一天前關于中國將“積極考慮”購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發放的債券的表態表示歡迎。
鄧肯表示,胡曉煉的表態正是英國一直“期待的”一個信號,因為如果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不盡快獲得更多注資的話,目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有“加劇的危險”。
歐盟已于本周早些時候同意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750億歐元。而在去年11月,日本也已經決定向該組織提供高達一千億美元的貸款。
除了向這些國際金融機構注資外,鄧肯認為參加倫敦峰會國家領導人的另一個主要議題便是討論如何改革這些機構,從而使它們“更加能夠代表21世紀世界經濟的現實。”
這只要是指“增加中國,和其它一些國家,在這些組織中的發言權,”鄧肯如是說,他同時表示英國希望看到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得到其應該享有的地位”。
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僅僅占有百分之3.7。與中國同為世界主要新興經濟體的“金磚四國”的印度、巴西、俄羅斯的投票權則分別只有1.38%, 2.69%,和1.89%。
與之相比,美國與歐盟的投票權分別達到17%和32%。“正是這17個百分點使美國擁有了一票否決權,”倫敦《金融時報》如是說,并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古董般”的投票機制僅能代表“60年代世界經濟力量的分配”。
因此,鄧肯認為即將舉行的倫敦金融峰會要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獲得更高的地位。
他還特別提到“金磚四國”于3月14日在20國財長以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所提出的公報。稱這份公報中的一些主要要求,例如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以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正好符合此次金融峰會所追求的目標。
“我們已經準備好一攬子的措施來幫助發展中國家,”鄧肯表示。
例如,參加此次峰會的元首們“必須清楚地做出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從而保護那些貧窮國家所出口的產品在金融危機中依然能夠順利地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
而在抵制貿易保護主義方面,鄧肯說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其它國家應該學習的“行為榜樣”。
雖然他承認倫敦金融峰會不可能解決多有問題從而終結國際金融危機,但在它結束后應該這些世界主要經濟體向人們展示的應該是“一個新的20國集團是一個能夠有效解決國際經濟問題的組織。”(中國日報記者 張海洲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