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28日評論版刊登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祁京梅評論文章,文章指出,2008年受上半年價格調控見效和下半年經濟下滑需求減弱的影響,居民消費物價漲幅不斷回落,四季度物價上漲2.5%,明顯低于4.8%的全年預期調控目標。在全球金融危機尚未見底、需求短期難以大幅回升的情形下,價格走低仍在延續,2009年頭兩個月CPI漲幅繼續回落,大多數人對物價快速下滑充滿了擔憂,是否會發生通貨緊縮成為議論的焦點。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的物價調控目標為4%左右。在物價走低的形勢下,政府提出適度上漲的物價目標不僅有利于防止經濟下滑損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同時從中國現狀看,2009年物價扭轉下滑局面,實現適度上漲是有可能的,通貨緊縮的壓力將小于預期。
一、農副產品價格穩中趨升有利于價格上漲
今年國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和旱災嚴重可能導致糧價上漲。我國食品價格占CPI的比重高達33%,食品價格的升降對居民消費物價走勢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經過2008年的價格調控,我國豬肉和糧食等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勢頭得以遏制,食品類價格穩步回落。2009年不僅不會繼續下調食品價格,反而國家還將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提高種糧農民積極性。此外,國家要適時啟動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增加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豬肉儲備,加強農產品價格市場調控,防止谷賤和肉賤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抑制農民收入增長。食品價格將呈現穩中趨升的態勢。
另外,今年春播時全國各地遭遇較為嚴重的旱災,這次旱情對今年我國夏糧豐收乃至國家糧食安全都影響重大,給農副產品價格看漲平添了變數。
二、實施資源價格改革將推動物價上漲
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要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根據實際需要及社會的承受能力積極穩妥地進行資源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資源壓力不斷增大,環境承載能力在逐步減弱,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不僅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特別是目前價格向下運行的環境,為價格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一般講,資源價格由國家定價改革為市場供求決定,在短期可能導致部分價格上漲波動,這對能源、原材料購進價格、工業品出廠價以及居民消費物價都將產生上拉的作用,而征收環保費、資源有償使用費等等更會加大資源產品的成本支出,直接導致資源價格的上漲。
三、充裕的貨幣供應潛伏著通貨膨脹的壓力
價格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貨幣問題。我國政府為抑制經濟快速下滑,從去年9月份開始適度放松貨幣政策,五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貨幣供給日趨寬松,2009年1月份和2月份新增貸款達到2.7萬億,超過了全年貸款5萬億的一半,充裕的貨幣流動性過剩,是導致物價上漲的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