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今日舉行的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中國 (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在當前國家推出一系列舉措應對金融危機的同時,需要加大反腐敗力度,嚴格規范政府干預的范圍和手段,從制度上防止權力的濫用。
遲福林指出,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政府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中產生了不少 “豆腐渣”工程。而當前政府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與過去相比規模更大,在產業振興與分配等綜合措施,都有可能形成尋租和腐敗的機會。
遲福林還提到,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目的是“四兩撥千斤”, 以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金與民間資金。近幾年,中國每年十多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財政資金比重大約是4%左右。今、明兩年要實現8%的經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約需要45萬億,目前政府4萬億投資僅占其中8.9%。如單靠政府投資,達不到保增長目標。 本次中國改革論壇以“增長與改革——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為主題,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德國技術合作公司與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聯合主辦。
(《中國日報》記者 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