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4月1日,倫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首次會晤,世界目光高度聚焦。
這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元首和世界上最大發達國家元首的會晤。
這是在中美關系和全球經濟形勢處于特殊時刻舉行的會晤,這是一次蘊涵特殊意義的會晤。
中美峰會 其時不尋常
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的此次會晤是在美國民主黨政府上臺不久、中美關系走到新起點時舉行的。因此,中美問題觀察家們認為,會晤的舉行正當其時。
今年1月30日,胡錦濤主席就應約與奧巴馬總統通了電話,雙方進行了建設性的交談,為共同推進中美關系達成了許多重要共識。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項目主任蘭普頓認為,這次電話會談為雙方舉行面對面會晤以及兩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裴敏欣指出,與克林頓和布什第一任期初期相比,中美關系此次開局好于以往類似時期,這是非常可喜的。他認為,在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的兩個多月中,中美兩國之間雖然出現了一些小波折,如兩國艦船在南海海域發生對峙事件等,但總體來講雙邊關系比較穩定。
裴敏欣說:"很明顯,兩國最高領導人都有很強的意愿使雙邊關系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其中一個很明顯的標志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對中國的訪問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媒體注意到,希拉里作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席外交官,率先提出了"美中關系將是21世紀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的論斷。她在2月訪華期間,重申了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堅持美中三個聯合公報,歡迎并支持海峽兩岸關系取得積極進展的原則立場。
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的此次會晤正值金融危機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之時。在這種形勢下,中美兩國共同面對危機的壓力,雙方合作面擴大。作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中美加強合作,不但是各自利益的需要,也是其他國家的期盼。
中美峰會 意義不平凡
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的此次會晤,不但恰逢其時,而且意義非凡。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指出,中美首腦面對面會談有助于他們增進了解、建立感性認識,這對兩國加強合作非常重要。
裴敏欣也表示,中美元首舉行會晤對解決雙邊分歧十分有益。他說,一般來說,兩國最高領導人相互之間建立一種比較良好的個人關系、工作關系,對解決雙邊關系中的一些具體矛盾和問題都有很重要的政治意義。
"如果兩國最高領導人根本沒有時間見面,沒有時間聊一聊,沒有時間進行面對面的接觸,很多問題的解決就沒有那么容易,"裴敏欣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國際問題專家張國慶認為,布什執政后期中美兩國相處融洽,奧巴馬上臺后兩國關系能否"高開高走"讓外界十分期待。"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國領導人將通過這次會晤確認中美關系成果,商議進一步的合作。"
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有很大的共同利益,如果美國經濟不恢復,中國經濟也受影響。世界問題研究中心專家錢文榮指出,中國是出口占經濟比重較高的國家,而美國是消費占經濟比重較高的國家,世界經濟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中美兩國也是相互依賴的。他說:"中美峰會必將推動兩國的經濟發展。"
蘭普頓認為,中美峰會反映了中美關系基礎的歷史演變。上世紀70年代的中美關系基礎基本上是為了應對蘇聯威脅;如今,兩國關系的基礎則建立在解決全球問題的合作上,因此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
"當今世界,在穩定全球經濟、地區形勢、防擴散體系、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都需要中美合作,這是中美關系新的基礎,"蘭普頓說。
金燦榮指出,國際經濟界非常希望中美展開全面合作,應對危機,因為中美在過去幾年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逾50%,被公認為世界經濟的兩個引擎。其他國家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真誠地希望中美兩國多合作、少爭論。
"在困難的時候如果(中美)兩家能夠聯手推進,應該有助于整個世界經濟盡早擺脫危機,"金燦榮說。
中美關系 走到新起點
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舉行會晤后,中美關系將走向何方?
絕大多數中美問題觀察家認為,未來的中美關系主流將是積極的、向前的,盡管雙方仍不得不面對一直存在的諸多分歧和矛盾,甚至會碰到一些新問題。
金燦榮認為,"對中美兩國來說,好消息遠比壞消息多"。
他指出,六大因素決定了雙邊關系將繼續向前發展:一是兩國領導人都十分重視雙邊關系;二是雙方存在許多共同利益;三是兩國間解決問題的機制比以前好,目前存在數十個部長級對話機制,出了問題知道歸哪個部門管;四是中美力量發生變化,美國不再能夠單方面定義美中關系;五是在最敏感的臺灣問題上,其可控性比以前大大增強;六是在反恐和朝核等問題上,沒有中國的合作,美國無法獨立解決這些問題。
張國慶也認為,中美關系的主流應該是向前發展的,這主要有三大基石作保證:一是中美之間的戰略確認,從以往美國視中國為對手到現在認為中國是重要的合作對象;二是美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變化,從試圖遏制中國影響力轉而不得不承認中國影響力,并希望借助中國的力量幫助其解決經濟困難和國際問題;三是中美之間目前的溝通渠道非常暢通,有一個較好的互動平臺。
分析人士認為,今后中美關系的主流雖然是令人樂觀的,但是也可能會出現波折。
錢文榮指出,中美兩國目前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矛盾和分歧,這些問題包括雙邊經貿關系、美貿易保護主義、美指責中國人權問題、美國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西藏和臺灣事務等。最近美國又出臺指責中國"軍事擴張"的報告……
金燦榮認為,從歷史上看,美國政府在涉華問題上有時會出現"政策波動",一些反華人士不愿意看到中美關系改善,時不時挑起一些事端,這在學術上被稱為"刺激政府"。
蘭普頓表示,中美合作十分重要,雙方也都有合作的意愿,但要在具體政策上達成有效的一致并不容易,這需要兩國領導人富有遠見卓識,并做好對各自民眾的說服工作。
他說,中美都應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沖動,抵制在解決就業和經濟問題時向國外轉嫁問題的沖動。兩國在維護全球化架構方面擁有共同利益,不能讓彼此在應對當前危機時采取的國內金融政策破壞全球經濟體系,因為這一全球經濟體系總的來說對世界大多數人是有利的。
他還認為,中美兩國都希望遏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但在如何解決朝核問題等方面雙方要達成完全一致的意見也不容易。
"良好的愿望經常會撞上難以突破的現實之墻,但兩國領導人開始解決這些難題,不讓目前的困難妨礙雙方尋求符合兩國長遠利益的共同政策,這一點非常重要,"蘭普頓說。
中美兩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都負有很大的責任。中美關系的發展和深化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這不是教條,是現實。"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馬振崗3月28日在參加"環球國際論壇"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
編輯:關曉萌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