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據英文《中國日報》4月11日報道:隨著周四法國駐華大使館新址正式開工建設,中國有關人士和專家表示,中法關系在歷經危機后,已開始多方面呈現回暖態勢。
該工程項目建設負責人北京城建公司的邢嚴昨天表示,新的法國駐華大使館本在今年一月將預定開工建設,但是由于當時中法關系緊張,項目最后被迫推延。
然而,工程在本周四終于順利開工,則標志了中法關系又重新走上了正常的軌道。在建的法國駐華新大使館選址于亮馬河使館區,占地2萬平方米,涵蓋辦公、宅邸、可容納120人的圓形劇場和50個地下停車位。使館于2010年落成后將成為法國最大的駐外使館。
另外,耗資2.5億元的新使館將把目前散落在三里屯使館區的各使館機構集中起來,其中包括法國駐華大使館、法國駐華使館經濟處、法國駐華使館文化處、法國文化中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加強中法在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合作和交流,包括如今正在進行當中的每年一度的法國電影節。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法國研究專家馬勝利說,在中法關系緊張一段時間后,新的法國駐華大使館的開工建設最后選定在了一個較為合適的時機。
去年12月,當時的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科齊完全不顧中國的反對聲音,在波蘭會見了達賴喇嘛。中國因此取消了之后的歐盟峰會,并避免了和法國高層的密切交往。
今年2月,中國采購團的歐洲采購之旅繞過了法國和其它歐洲國家達成了150億美元的商業交易。中國總理溫家寶也在今年年初的歐洲之旅中,將法國排除在外。
中法雙方最終于本月初回到了對話當中,以法國總統薩科齊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倫敦G20峰會期間的會晤為標志。
本周三,法國前首相拉法蘭率由40多名法國企業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并參加了“中法第十五屆經濟研討會”。還有更多的法國政要將在接下來的數周內訪問中國,其中包括法國國民議會議長阿夸耶和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等。
中國社科院的馬勝利教授說,法國的自我糾正和修補中法關系的意圖是明顯的和有益的,特別在金融危機深化的當下,這是雙方都值得高興的舉動。
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專家龐中英教授則評價說,為了維持穩定的中法關系和防止中法關系危機再次出現,中法兩國需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尋求協商和對話來解決任何的分歧。他同時提到了中法在貿易、文化交流和國際事務中的密切合作。
中國官方目前正在考慮派中國采購團去法國事宜。(中國日報記者 張歆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