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委托,由知識產權新聞宣傳中心與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共同完成的首次“中國公眾知識產權文化素養調查”結果今天(4月22日)在京公布。按照為本次調查數據處理而建立的數學模型標記,我國公眾總體的知識產權文化素養指數為42.1,絕對值屬于中等偏低。不同地區間的差異較大,廣東和北京列居前兩位,指數值分別為51.0和49.6。
此次調查客觀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就以及并不均衡的現狀。本次調查歷時4個月,調查范圍覆蓋了全國除香港、臺灣、澳門之外的31個省、市、自治區,共回收有效問卷15373份,調查置信度達到了98.6%。
據介紹,本次調查結果取得的數據比較客觀、全面地展現出了社會各階層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態度和需求情況;內容涉及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地理標志、反不正當競爭、科學發現權與外觀設計權。
在所有被認知的知識產權內容中,以專利的認知率最高,比例為85.9%,其次為著作權與商標權,比例分別為75.7%與70.0%;地理標志與反不正當競爭的選擇率則僅為9.3%與9.0%;再比如有48.2%的公眾了解知識產權是財產權;35.2%的網民對在互聯網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作品行為有正確的認知;61.4%公眾堅決反對盜版等等。
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新聞宣傳中心的朱宏主任指出,這個報告為進一步改進中國的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了一個科學量化依據,同時也對我國公眾知識產權文化素質有一個指數量化的了解;而對于數值中等偏低的結果,一方面說明在短時內我國達到了這樣的結果是值得欣慰的,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的知識產權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據了解,此次調查結果通過了相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公眾知識產權文化素養調查”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基礎性工作,調查結果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
此次的調查未公布企業的部分。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人員表示將在今后結合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再公布部分調查結果。(中國日報記者
庹燕南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