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國日報》5月20日評論版頭條:從對外貿易依存度而言,中國和巴西是兩類不同的新興經濟體,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高達66%,而巴西對外貿易只占其GDP的20%。但是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無論是中國還是巴西,都感到了在貿易增長方面的壓力,出口和進口增長速度都在下降。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9年1~4月,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944億美元,同比下降24.3%,其中出口3374億美元、進口2619.8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0.5%和28.7%。
據巴西外貿秘書處統計,今年前四個月,巴西進出口總額802.76億美元,同比下降19.5%,其中出口434.99億美元,進口367.7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6.5%和22.8%。
但是,在這個對外貿易的寒冬里,中巴經貿卻給了我們一些暖意。4月以來,巴西對華貿易統計數據頻頻傳來捷報。據巴西發展工業外貿部統計,3月,巴西對中國的出口額是17.37億美元,同比增長134.6%,而向美國的出口額為12.70億美元,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出口目的國。4月,中巴貿易總額達32億美元,超過總額為28億美元的美巴貿易,中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與此同時,受益于對華出口的增長,巴西對外貿易從3月開始出現自去年9月以來的首次順差。
中巴兩國貿易的良好表現,是近幾年雙邊經貿關系快速發展的一次新飛躍。兩國貿易額自2002年以來連續大幅度增長,2008年達到484.97億美元,比2002年的40.74億美元增長了近12倍。2009年前4個月,中巴貿易額共計1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中巴貿易在巴西對外貿易總額中的份量也逐年上升,從2002年的3.78%上升到現在的12.7%。
中巴兩國貿易的良好表現,也是兩國相互從戰略高度重視對方的結果。中國對于巴西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巴西對于中國也是如此。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今年2月在訪巴期間會見巴西總統盧拉時曾表示,“中巴作為兩個重要的新興大國,進一步加強合作,其意義超越雙邊范疇,越來越具有全球性、戰略性影響”。而巴西也將巴中關系視為其加強同發展中大國合作的最重要環節。中巴政府對發展雙邊經貿關系都持積極態度。
由于相對與絕對的資源稟賦不同,中巴兩國經濟結構中顯示出了較強的互補性。中國從巴西進口的主要為多數國家無法提供的資源類產品,如鐵礦石和大豆。中國是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最大買家,中國的購買額占其總銷售額的43.6%。今年一季度,巴西對華鐵礦石出口額為19億美元,同比增長89.8%。在阿根廷對大豆出口設限和國際市場上大豆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中國加大了從巴西的購買量。一季度巴西對華大豆出口額為5.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4.7%。
在看到兩國經濟結構互補性的一面,我們也應注意,雙邊貿易呈現產品相對集中的特點。礦產品占巴西對中國出口總額的56.1%。大豆等植物產品是巴西對華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占巴西對華出口總額的16.5%。兩類產品占巴西對華出口比重超過70%。巴西則主要從中國進口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紡織品及原料,今年一季度合計進口23.8億美元,占巴西自中國進口總額的65.7%。這種貿易的不對稱性,使兩國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貿易摩擦,從而對雙邊經貿合作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提高中巴貿易結合度,利用雙邊供需結合點,拓寬投資與合作的領域,或許是擴大兩國貿易規模的必要舉措。
此外,雖然中巴雙邊貿易不斷增長,但與兩國在各自地區的重要性相比,仍顯得微不足道。畢竟,中巴貿易額只占中國對外貿易比重的1.8%。中巴之間的合作層級應當得到提升,拓展到經濟、貿易、全球金融體系重建等多個領域。就如盧拉總統所說,巴中雙方合作的潛力要比現在的雙邊貿易額還要大十倍。(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諶園庭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