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21日評論版專欄:日本甲型H1N1流感患病人數大幅增加的新聞給人們已經忐忑不安的心又增添了許多憂慮。
在世界范圍內,遍布于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的40個國家已出現確診病患。在美國,已發現5000多人受感染,只剩2個州還免于此流感侵襲。幾天前在紐約,一名中學副校長和一男孩均死于此病。
毫無疑問,美國眾多媒體開始呼吁國家出臺指導政策以防止流感的進一步蔓延。最近,《紐約時報》引用紐約市市長邁克·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的話說:雖然學校已經開始停課,“我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來控制它的蔓延。
然而在中國,雖然有些媒體對嚴格的隔離措施提出了質疑,我認為政府在應對疾病擴散時找到了更好的答案。
5月11日,據醫療權威機構證實,一名從美國返回四川的中國學生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和他有過接觸的約114人均在酒店或醫院被隔離。
當發現兩名從美國返華的學生和一名從加拿大回國的游客染病住院后,另外400多名與其有過接觸的人也被隔離。“全副武裝”的醫護工作者一天3次按時檢查他們的體溫。對在家隔離的人員,醫療工作者每天到家中收集個人廢物,裝入黃色塑料帶中,進行消毒處理。
類似的,當香港確診了3名患者后,也有近390人被隔離。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從美國或其他國家回國時,自愿在家中隔離便成了常規。他們和一些來華的外國人犧牲了自己的自由,但是這種犧牲是值得的。
中國一些醫療專家表示,美國也許能不使用任何隔離手段就渡過危機,因為很多州的人口密度非常小。
中國沒有這樣的福分。龐大的人口,擁擠的城市,有限的醫療設施全都迫使中國加倍努力,防止流感肆虐流行。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應對流行病威脅的做法過激了。但是他們的批評自以為是,毫無遠見。中國不能為了所謂國際公共關系,而忽視了13億人民的健康。振奮人心的是,中國衛生組織還將中藥療法納入流感的防治手段中。中藥合劑的配方包括:大棗、姜、薄荷、梨和菊花。中醫大夫同時建議人們注意氣候的突然變化,不要吃過于辛辣、油膩的食物,同時要保持心境平和。
我們有理由對目前的形勢持樂觀態度。到目前為止,流感的癥狀并不那么猛烈,只有極少的人因此而喪命。但是,我們還是不能放松警惕。
沒有誰的話比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的話更有說服力:
“病毒可能給我們一些喘息的時間,但不知道這段時間會有多長”,她周一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表示,“這可能是暴風雨前的平靜”。(作者為中國日報總編輯助理 高級編輯
黎星 翻譯 王薇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