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11日報道:IPO開閘漸行漸近,證監會昨日晚間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6月11日起施行。
該意見的征求意見稿于5月22日發布,6月5日結束征求意見,共收到各種形式的反饋意見1687件。
證監會表示接受反饋意見,對部分規定進行修改調整,以更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體現公平原則。
一、針對個別投資者有多個賬戶的問題,證監會表示2007年對賬戶進行了專門清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近期改革措施將進一步明確“單個投資者只能使用一個賬戶申購新股”的要求。
按照中國登記結算公司的規定,證券公司每500萬元注冊資本可以開立一個帳戶,證券投資基金每租庸一個基金交易專用席位也可開立一個帳戶,因此會存在一人(機構)多戶的情況,機構投資者可能憑借資金優勢獲得更多申購機會。
二、部分機構投資者建議取消網下獲配股票三個月鎖定期的強制要求,主張增加可供交易的股份數量,推出存量發售以抑制市場炒作。證監會表示“網下配售鎖定問題和存量發行問題,征求的意見很重要,符合市場化方向,將分布實施,逐步完善”。
三、證監會接受建議在改革內容部分增加了“完善回撥機制和中止發行機制”的原則思路。反饋意見認為隨著定價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有必要相應增加發行機制的彈性,給予券商在回撥、中止發行等方面更多的自主裁量選擇。
證監會表示正在積極穩步開展新股發行改革的準備工作,但仍未透露新股發行的時間表。
業內人士表示A股市場未來幾周的表現將為監管者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中金分析師周峰表示,新股開閘不會對股市產生重大影響,“投資者對新股發行有心理預期,并已做出反應。但實體經濟尚待恢復,投資者目前還缺乏對市場的信心。”
投資者們目前也高度關注已過會的大盤股,中國建筑,光大證券和招商證券等是否會成為IPO開閘后首批上市的公司。部分業內人士表示融資額過大的新股可能會沖擊剛回暖的股市,認為不宜在開閘之初發行。(中國日報記者 張冉 畢小寧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