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日國際言論:現代外交餐桌上該出現點新鮮想法帶給飛速變化的當今世界,這其中必定會要取代懷疑,也肯定渴望出現新規范。
奧巴馬政府已經在公開談論重新啟動與俄羅斯關系的按鈕。
現在,在另一張高級桌子上,世界上三個最大的經濟體代表很快就要坐到一起,享用比中國皇家宴會還要豐盛的大餐。
中國、日本和美國,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即將在華盛頓開始它們的首次會談,很多觀察家都認為,話題會相當多。
前日本駐聯合國大使、日本國際事務研究所副總裁佐藤行雄說:“日本、中國和美國就外交政策規劃的三邊對話時機已是水到渠成了。這對三個國家都非常重要,它們幾乎可以討論所有問題。”
所有這三國都各有自己頭疼的內政外交問題,但三家也還有要共同關注的國際問題,比如如何應對國際經濟下滑和氣候變化。
日本正面臨9月前的大選,民意測驗顯示自民黨主政的時間已經太長,該換換了。反對派民主黨質疑現政府提出的增強日-美安全聯盟的幾項措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爆炸第二個核裝置挑起激烈爭論,也肯定會造成區域緊張局勢。由于中國是朝鮮最大的貿易伙伴,并給平壤提供燃料和食品援助,因此華盛頓和東京要求北京向其施加壓力。
中美從政治上講,關系相對穩定。但同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中,這兩個國家,加上日本,所遭受的痛苦程度卻不在一個層次上。
美國曾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現在日本從中國和亞洲其它國家的進口數額是從美國進口值的兩倍。去年,美國步入衰退,中國則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最新統計顯示,日本與亞洲的貿易總額已經接近日本與美國雙邊貿易額的2倍了。
此外,氣候變化,反恐和跨越國境的流感威脅都很重要。
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說:“天天講分歧,肯定要打架;只有共同利益發展了,基礎牢固了,有什么事情處理起來就相對容易些。”
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員飯田將史說,中日之間有很多困難的問題,但“雙方都相信……日本和中國,作為在亞洲乃至世界都具有影響力的國家,承擔著維護和平和促進發展的責任。”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上周四國會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說,希望看到三方保持穩定的關系。他說:“如果我們視中國為敵,憎恨就由此產生。更好的方式是融合,并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雖然大家對三方對話會采取什么形式意見不一,樂觀派認為三方對話會持續下去。
桌上有了那么多的佳肴,難怪會讓有些人抓耳撓腮,不知從何下口了。(中國日報外籍評論員Mark Hughes 編譯 辰北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