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8日報道:即將于8日在意大利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將又會是一次充滿和諧之音的誓師大會,各個成員國將共同討論如何積極應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而那些有關儲備貨幣的論戰不會成為主流聲音。
盡管法國方面和俄羅斯方面上周日紛紛呼吁利用八國集團峰會這個平臺討論美元地位問題,有報道稱中國方面也曾做出同樣的呼吁,但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在上周日在羅馬的講話否認了中國政府將于八國集團峰會上提出建立新儲備貨幣的消息,并指出“在未來幾年,美元仍將是主要儲蓄貨幣”。
何亞非的講話被認為是中方為穩定美國政府的一種信號,因為任何關于美元地位問題的討論都會導致敏感的國際市場做出懼怕美元貶值的一系列反應。
由于美國政府仍需要向外兜售其國債以支撐其高昂的社會保險、實現銀行拯救計劃和提供更多財政刺激方案,他們需要發展中國家仍愿意繼續購買美元債券,而不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行的以特別提款權計價的債券或者其他歐元債券。中國曾表示其正“積極考慮”購買至多500億美元的IMF債券,同時俄羅斯和巴西也表示將購買100億美元的該債券。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認為,目前國內沒有強烈呼聲要求重新審視美元地位,而且中國此次參加八國集團峰會仍是客人的角色,因此不會發出挑戰美元地位的呼聲。
“此次峰會會跟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會議相似,主要議題將圍繞全球共同應對金融危機,頂多會談一下改革國際金融制度,”何茂春說。
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以美元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的弊端,但何茂春認為“美元帶來了麻煩,但沒有美元會導致更多麻煩。”他認為在未來十年,美元的地位經不會被動搖。
中國社科院資深研究員、央行前顧問李洋(音)認為沒有30至50年的時間,IMF特別提款權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將不易實現。
“當一個國家長期負債,那他們的貨幣將不適宜被作為儲蓄貨幣,但目前沒有一個比美元更合適作為儲蓄貨幣的貨幣出現,美元的地位被取代的時機遠沒有成熟,”他說。
盡管各國在八國集團峰會期間提出討論美元地位的機會不大,但專家仍認為應借此機會向美國發出信號,要求其保證會更負責的對待金融危機,讓美元持續走穩。(中國日報記者 司婷婷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