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17日報道:對翁和生來說,現在沒有什么詞匯比內貿更重要了。作為一家擁有十五年出口歷史的中國最大床上用品出口企業的老總,外貿出口的黃金時期已一去不復返了。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上海民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正遭遇它15年來最大的艱難:不斷縮水的外貿訂單。
在過去一年里,民光國際出口俄羅斯的毛毯訂單已經從高峰期的300多萬美金下降到了30萬美金。
“我們必須尋找替代市場來度過時艱,”翁和生向中國日報表示。對他來說,內貿市場的蓬勃發展無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span>
最近,民光就與上海最大的百貨連鎖企業百聯集團達成協議,在百聯的旗下的超市連鎖網絡和百貨公司出售其產品。
翁表示,希望內貿產品在其業務總額中的比重可以不斷擴大。因為內貿市場的毛利率可達30%左右,遠遠高于出口訂單的5%毛利率。
對民光來說,其內貿銷售已經成為公司業務的主要支柱,占據了其年產量的60%。而在危機爆發前,這個比例只有20%。
對于上海的外貿出口企業而言,民光并不是唯一的聞雞起舞者。在經過了一年的出口萎縮后,很多出口商都將國內市場作為他們的下一個金礦。
在昨天開幕的上海外貿產品內銷訂貨會上,有170家外貿企業參展,共設237個展位;采購企業展位達40個。
來自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的銷售代表孫慶宏表示,其一個售價99元的旅行包在家樂福一個月內就賣出了1千套,“這個數字是以往不可想象的?!?/span>
而對零售商來說,外貿企業的加入也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家樂福在本屆展會上就與四家外貿制造商簽訂了總額達1.5億元的采購合同。
家樂福中國區副總裁貝多拉指出,外貿企業的加盟為其在華運營提供了全新的業務模式,正是由于出口遭遇滑坡,中國的供應商正在極力拓寬他們在國內的銷售網絡。
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也與上海尊貴電器有限公司達成了3000萬人民幣的采購意向。“大潤發提供了進場費優惠,在今天的簽約以后,我們希望將來有進一步的合作意向,”尊貴電氣總經理王崇智對記者表示。
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出口商都是那么幸運的。上海諾一禮品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劉永昌對中國日報表示,他花了一個上午穿梭于40多個采購商展位,卻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
外貿企業在品牌認知度方面還存在不足,而長期對于外貿訂單的依賴,也使他們對于中國市場的需求缺乏足夠的了解,劉永昌坦言。
供應商相對于我們外貿公司來說比較強勢,要進入大的超市和商場并不容易,劉說。
“我們將不斷改進我們產品的設計來滿足國內顧客的需求和品味,從而使銷售更上一個臺階,”民光的翁和生表示。(中國日報記者 周妍 編輯 裴培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