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8日社論: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昨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拉開帷幕。這是兩國領導人在4月初倫敦“二十國峰會”上達成的一項共識。對話旨在建立一個可供兩國針對雙邊關系中一系列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問題展開對話和協商的長效機制。
有觀察家對這項新機制能否取得成效表示懷疑。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代了兩國間原有的戰略經濟對話(SED)。作為兩國間最高級別的協商機制,該對話是要補充中美其他雙邊對話的不足。但是,對話名稱的細微變化是否會帶來實質性的變化呢?中美之間目前有56個對話或雙邊論壇項目,戰略與經濟對話如何確立其在所有協商機制中的獨特身份,并在解決雙方關切的重大問題上帶來實質成效都是外界密切關注的焦點。
批評家們往往熟悉高級政治對話的基本模式。這些對話多以表達高層善意的寬泛的聲明文件作為會談成果,很少帶來切實的變化。盡管這種務虛會談難以立竿見影,但卻在當今國際外交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任何過早低估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觀點都將受到現實殘酷的檢驗。該對話機制是由美國新任總統一手倡導并建立的。奧巴馬政府的表現通常超出人們的預期。這位有史以來首位美國黑人總統的競選之路充滿坎坷和波折。他在民主黨初選中并不是最受歡迎的候選人。在隨后的全國大選中,人們普遍預測他初期的領先優勢隨著他帶給選民的“新鮮感”的消逝將煙消云散。即便當選總統之后,他的諸多宏偉目標在最終實現前都遭到了廣泛的質疑。不過,奧巴馬背后擁有一支高效的團隊,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仿佛都像奧巴馬一樣躊躇滿志,一往無前。
而且,不單單是美方從建立該對話機制中看到了機遇和希望。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本人對戰略與經濟對話所表現出的支持也表明了中國對建立高效府間協商機制的誠意和信心。內部人士透露,7月末前往美國參加該對話的中國代表團不論在規模和級別上都遠勝于往屆。所有跡象表明,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對該對話機制抱有認真負責的態度。人們有理由期待,此次對話將產生出更加務實的成果。
此次對話的主要議題備受關注。會談內容按照慣例將由雙方領導人協商確定。盡管中美雙方長期以來就很多問題都保持著對話和溝通,但此次對話之前的諸多因素表明,今年的對話將不會辦成一次無所不包的“例行”高峰會議,兩國將以務實的態度就當下重大問題展開協商和溝通,以期達成切實可行的成果。
首先是經濟問題。全球經濟衰退對兩國及兩國間關系的影響顯而易見。中國迫切希望美國保證其投資美國國債的資金安全,同時也表示了希望美元保值的愿望。但中國也在不同場合展開了有關尋找其他幣種替代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討論。此外,中美在經濟危機中出臺的恢復經濟政策也將成為此次對話的熱點。深受經濟危機影響的行業在接受了政策照顧之后的表現和改革問題必然將雙方有關經濟政策的討論引向深入。
其次是貿易問題。經濟衰退通常使貿易問題成為焦點。中國經濟依然保持增長,向那些在各自國內遭受重創的外國公司證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中美兩國在“購置國貨”方面都被批評為“貿易保護主義者”,承受著巨大壓力。削減美國的貿易赤字(絕大部分體現在中國日漸增長的順差上)是一個涉及到多方面利益的復雜問題。對于中國來說,這個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的發展依然嚴重依靠出口。兩國或許會找到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做法,即重啟處于停滯狀態的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
盡管經貿問題是此次對話的熱點,但對話所能產生的實質性成果或許會出現在能源和環境保護領域。奧巴馬政府提出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改革就是要減少美國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為溫室氣體排放制定一項“總量管制并交易”的行動計劃。中國也深刻意識到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推行“節能減排”技術的重要意義。兩國過去半年在環保和能源領域內均出臺了若干重大政策,制定并完善了相關法規。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不可能忽視能源問題。不僅如此,能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使能源問題越來越具有政治戰略意義。今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將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在此次世界氣候會議之前,中美兩個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理應借對話針對環境和能源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如果沒有這兩個國家的支持與合作,要解決全球氣候問題必將舉步維艱。
有來自華盛頓的消息源表示,此次對話一項重要議程就是環境和能源問題。據報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對兩國在該領域達成雙邊協議抱有濃厚興趣。有人甚至表示,這將是她在本次對話上關注的主要焦點。盡管現在預料對話議程為時尚早,但考慮到目前中國政府對該領域問題的關注及中國國內可再生能源工業的迅速發展,環境及能源問題很可能成為此次對話的主要議程之一。
中美之間有關技術轉讓、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效率提高及其他關鍵政策問題的協商必將使此次對話不同于以往。雙方如果能在以上領域達成實質性共識,則標志著兩國間的合作從此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這也將刺激有關全球氣候問題的討論,向迫切需要解決這一問題的其他國家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
兩國有關能源問題的對話對工商業也具有重要意義。過去幾年能源成本一路走高(暫且不論最近走低的油價),沒有哪一行業能忽視能源因素對其自身發展的影響。如果美國參議院能通過《美國能源政策法》,那么該法案將要求實施一系列諸如碳“總量管制和交易”計劃等強制措施。這必將刺激各工商企業降低能源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許多商人都清楚地知道,顧客需要對購買的產品和服務感到滿意。不論在哪一行業,環保型和強調社會責任的產品及服務以前只為某一特殊市場需求而設計,但這些曾經的“小眾”標準現在已經成為主流市場的一般要求。盡管環保要求的一般化和普遍化為曾經以此為特色的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對于環保標準的認知和執行已經不可逆轉地成為行業內部分化的重要節點和參照。
毫無疑問,本周末雙方的對話只是一系列重要對話的開始。隨后的對話將涉及到更多重要的問題,并且將是一個延續多年的漫長過程。這些對話的結果也必定會設置中美兩國今后幾年內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內的主要議題。此次戰略與經濟對話將促進兩國多年來首次在環境和能源領域內采取切實行動。對今天全球氣候問題而言,沒有什么行動比中美兩國在該領域內攜手共進更具戰略意義。
丹·巴克斯特是福萊(中國)國際傳播咨詢公司高級副總裁。他曾經在北美、歐洲和印度等地從事公共事務行業,并擔任政治分析評論員。
(作者
Dan Baxter
編譯
李洋 編輯 裴培 張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