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31日評論版頭條: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已經落下帷幕。作為奧巴馬新政府上臺后,中美兩個大國間的首次高級別對話吸引了兩國及至世界輿論的高度關注。
一、對話呈現新特點
今年4月倫敦20國集團峰會期間,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會晤達成共識,將在布什政府時期就存在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與“中美戰略對話”合二為一。它吸引全球的目光,主要在于三大看點。
一是規模大,級別高,議題廣。中方代表團達150多人,雙方有50多個部級官員參與,胡主席就對話致辭,奧巴馬總統親自舉行開幕式,陣營之豪華可謂中美關系史上的頭一回。對話議題既包括中美雙邊的,也有多邊的,既有傳統的,更有新型的,兩國間、部門間的協調效率比以前更好。如反恐,作為安全方面的議題,由于存在聯手切斷恐怖主義資金的問題,雙方財政部之間的協調就顯得不可缺少。
二是全新議題成為對話的重頭戲。即中美兩國也是人類需要正視的新型議題成了此次對話的新亮點。氣候變暖、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與節能減排,這些在過去的對話中也有所涉及,但作為全球性議題成了此次對話的重要內容,是雙方基于共同利益探尋合作的一個實實在在的方面。中美是兩個世界能源消費大戶和炭排放大國(占世界排放總量的40%)雙方坐下來探討如何應對攸關人類未來的威脅,可能重塑兩國的前沿產業結構,對世界經濟發展將產生巨大的指導性作用,特別是對今年12月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影響不言而喻。在雙方60多個對話機制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為最廣泛、最具權威意義的代表性機制。
三是中美對話的態勢也發生變化。作為兩個大國,中美加強對話與合作對應對地區與全球性威脅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與以往美方糾纏于具體問題不同,此次對話雖難完全解決分歧,但中方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訴求與利益關切。如要求美方保護中國的持有美元債券資產安全、敦促美國應對不斷膨脹的赤字和美元匯率問題等。
二、凝聚共識、加強合作
中美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議題可以列出一長串的清單。通過對話,雙方在很多方面達成重要承諾,在多項經濟問題上達成共識。如承諾在各自宏觀經濟政策方面致力于實行更健康可持續的增長政策,包括進一步的刺激與解除刺激防止出現新的不平衡問題、中國增加消費在GDP中的比重和美國增加儲蓄,共同努力建設強有力的金融體系,并且完善金融監管;雙方致力于更加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反對保護主義;以及改革和加強國際金融體系,擴大新興國家的發言權等。
此次對話取得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成果還在于:一是兩國在應對重大全球性議題上達成共識。如雙方談判擬就了一份關于加強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并承諾采積極的國內行動,應對挑戰,特別是承諾共同致力于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致力于今年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成功。這將開創中美兩國在應對21世紀人類面臨新型挑戰方面達成共識并付諸行動的歷史,對推進全球多邊協調將產生積極意義。
二是規范了雙邊關系在新型議題方面的對話框架。此次對話確定了中國與美國新政府對話機制的新框架,特別是在應對新型的巨型挑戰方面。如雙方決定通過油氣論壇、能源政策對話和新建立的中美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繼續開展務實合作,并將在今年內舉行相關會議,承諾在可再生能源、和先進核能等方面加強合作,在戰略石油儲備、提高能源市場透明度等領域開展對話。這將不僅對兩國產業結構的重塑產生帶動性影響,即通過這種合作推動節能減排化產業與技術的確立,也會推進世界經濟進入新的發展平臺。
三是增進雙方在軍事安全領域的互信與合作。從東北亞到中東,從南亞到非洲,在反恐怖,防擴散、地區維穩(如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雙方共同承諾、磋商和加強協調。在雙邊關系上,雙方決定恢復高層軍事交往。預計9月初將在北京首先恢復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專門會議。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稱,美中雙方的這一決定是對話中的“重要成果”。中美軍事關系是中美關系的晴雨表,在軍事安全方面兩國仍缺乏互信,但通過軍方參與戰略與經濟對話并達成具體成果,有助于雙方不同部門在推進整體關系上保持政策上的同步性。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次對話的議題十分廣泛,在具體領域達成具體成果可能不是那么突出,中美固有的矛盾也不可能因一次對話無影無蹤,但卻符合“凝聚信心、加強合作”的對話主題。
三、推進積極合作全面關系
美國不乏學者認為,奧巴馬承繼的是一個20年來最好的中美關系,面對各種新型威協,兩國唯有合作才可能推動世界走出困擾。對于中美關系本身而言,在全球金融危機和人類面臨新型多元挑戰的特殊時代,一個超級大國與崛起的超級大國展開建設性的對話與合作,其意義遠遠超越雙方范疇,對在更廣泛范圍的多邊協調與世界的發展產生引導意義。(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 傅夢孜 編輯 裴培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