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日頭版頭條:7月31日舉行的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信息發(fā)布會上,中鋼協副會長羅冰生表示,中鋼協擬統(tǒng)一鐵礦石現貨進口價格以及長期協議進口價格。
羅說,這也是為了抑制鐵礦石的超量進口,規(guī)范混亂的貿易秩序。上述因素導致了鐵礦石供需失衡,并且干擾了每年的價格談判。
目前,我國具有進口鐵礦石資格的企業(yè)為112家,實際進口企業(yè)達152家,加上國外礦山大量向國內市場推銷現貨鐵礦石,今年以來現貨礦占進口總量的比重達82.74%。貿易商通過大量進口,造成鐵礦石進口超量,扭曲國內鐵礦石供需關系,并對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帶來重大的干擾。
此前,中國與日韓礦廠達成了33%折扣。不過,中國正在積極爭取更大的折扣,進行中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因此陷入僵局。據新聞報道和業(yè)內人士分析,中國希望獲得40%的折扣。
如今,在中國進口鐵礦石現貨市場,除了三大礦業(yè)巨頭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外,還有來自印度、南非等地的鐵礦石現貨。中國鐵礦石的長協價格,則是與三大礦業(yè)巨頭談定的價格。
羅冰生強調,今后一旦供需雙方確定了鐵礦石價格,所有的鋼廠和貿易商都要遵循這一價格進口礦石。同時,在統(tǒng)一價格的情況下,沒有進口資質的企業(y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尋找貿易商或鋼廠代理,但要嚴格執(zhí)行鐵礦石進口代理制,按照3%-5%的比例繳納代理費。
信達證券分析師范海波認為,統(tǒng)一定價對于那些因為不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而備受大鋼廠盤剝的小型鋼鐵企業(yè)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但是接下來如何定義和規(guī)范鐵礦石進口代理又成了一個挑戰(zhàn),擁有代理權就相當于擁有一個包賺不賠的買賣,如何使代理制度透明運轉就變得至關重要。(中國日報記者 張琦 編輯 裴培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