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8日評論版文章:伴隨著歐盟經濟受金融危機打擊陷入嚴重衰退,一股保護主義暗流正在歐盟內部涌動,而中國作為歐盟的主要貿易合作伙伴,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上個星期,歐盟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措施。兩天之內,歐盟27個成員國做出兩項決議,分別對中國制造的鋼線材和無縫鋼管征收正式反傾銷稅。
這只不過是歐盟近來針對中國鋼鐵等產品發起的諸多貿易保護主義攻勢之一,這場貿易戰爭兩年前就打響了。
同樣在上個星期,中國政府致函世界貿易組織(WTO),就今年初歐盟對中國輸歐鋼鐵緊固件采取的反傾銷措施提出申訴。這是中國首次向這個位于日內瓦的全球貿易機構提出訴訟,尋求解決與歐盟的貿易爭端。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鄧肯·弗里曼認為,這一罕見舉動表明,中國對歐盟頻繁反傾銷愈發感到失望,這是中國政府開始利用國際貿易規則維護自身利益的新起點。
弗里曼指出:“不僅中方對歐盟濫用反傾銷規則感到強烈不滿,歐盟內部對此也不乏批評之聲,指責一些產業在利用歐盟規則謀求私利。”
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自1979年歐盟對華發起第一起反傾銷調查至今30年時間里,歐盟共對華發起140余起反傾銷調查,是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之一。
以下為今年的反傾銷案件:今年上半年,歐盟發起了兩項新的反傾銷調查,這兩項調查均針對中國。同樣在今年上半年,歐盟出臺三項貿易制裁,對中國出口的鋼線材、鋁箔和無縫鋼鐵管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另外,今年上半年,歐盟發起了三項正式反傾銷措施,均直接指向中國,分別涉及鋼鐵緊固件、預應力鋼絞線和蠟燭。中國制造的蠟燭反傾銷稅提高至50%,此案恰恰發生在二十國集團倫敦金融峰會后一個星期。
盡管包括歐盟國家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鄭重承諾反對保護主義、堅持在經濟衰退期間實行自由貿易,但歐盟時隔一周之后便把這一承諾拋之腦后。
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把歐盟的這一做法列為倫敦金融峰會后全球明顯違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的四大“典型”事例之一,同時這一措施也引起了歐盟進口企業的強烈不滿。
英國零售商協會發言人阿利斯代爾·格雷評價說:“投票贊成對中國蠟燭征收反傾銷稅相當于是給貿易保護主義投了一票,這便宜了少數歐盟生產企業,卻犧牲了廣大零售商利益?!?/span>
印度工業機構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保護主義同樣也損害了印度和歐盟之間的貿易。印度工商聯合會表明,歐盟往往聲稱統一、開放的體制,但現實中歐盟對印度公司的做法仍然相差甚遠。
弗里曼評價說,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作為兩個重要的貿易伙伴,中歐理應攜起手來度過難關,而非實行貿易保護。
他說:“保護主義無助于任何一方。貿易讓中歐雙方都曾受益,雖然目前看起來中國受益更多。在當前嚴重的經濟困境之下,雙方應該采取的最重要的步驟就是確保不要關閉市場?!?/span>
為推動中歐雙方通過擴大貿易和投資,中國政府今年以來已四次組織企業赴歐開展貿易投資洽談交流活動,共計達成數十億美元的商業訂單。
弗里曼評價說,這是中國向歐盟擺出的一個重要姿態,中國政府愿意和歐盟攜手合作、共克時艱。
自由貿易還是保護主義?選擇權在歐盟。(編譯 周曉燕 編輯 裴培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