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1日言論版頭條:氣候問題近來成為中國國內關注的焦點。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上月訪問中國時敦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級別會議。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剛剛結束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上也與中國政府代表就氣候問題展開交流,并確定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此外,自從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雨季以來,中國不斷遭受著各種極端天氣及其引發的地質災害的侵襲,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西方國家以氣候變化為由指責中國的趨勢近來又有所抬頭。但是這種發達國家早已駕輕就熟的伎倆并不會給解決氣候問題帶來任何益處。要應對氣候變化危機,需要全世界所有國家共同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而非只靠中國一國之力所能為之。發達國家應當充分意識到發展中國家不僅要應對全球變暖的威脅,而且還要解決貧困問題以及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諸多新問題。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表示:“21世紀人類最大的挑戰是氣候變化。人類最大的威脅是氣候貧困。人類最艱巨的使命是要減少氣候貧困人口數量。”中國已經公開表示,“為發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式發展模式早已不適合中國國情。這個國家急需尋找新型發展模式,確立科學發展理念。中國的這種需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迫切和現實。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依靠煤炭驅動經濟增長會帶來巨大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成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中國絕大多數能量來自于煤炭。因此,中國必須承擔應盡的職責,降低污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只有當中國有效降低對煤炭資源的依賴,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為了完成節能減排任務,中國社會的諸多行業,尤其是作為用煤和排放大戶的發電企業,都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為實現這一有益于全人類的目標共同努力。
“綠色和平組織”近期發布的一份名為《污染的電能:中國大型發電企業排名》以中國十大發電企業為例,指出中國發電行業對煤炭資源的依賴是阻礙中國從根本上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主要困難。這十家發電企業的年發電量占全國年度總發電量的60%,每年消耗全國20%的煤炭資源。它們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折合14.4億噸二氧化碳。去年,中國三大發電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整個英國持平。但在過去幾年,這些大型發電企業已經關閉了總裝機容量達54.07千兆瓦的多家小型火力發電廠,這個數字相當于澳大利亞全國一年的總發電量。
盡管中國短時間內依然無法擺脫對煤炭資源的依賴,其排放曲線仍將一路走高,但中國已經在諸多領域出臺了多項大膽的能源政策改革,這些領域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運輸等。例如,中國政府確定了世界上最為苛刻的能源利用效率目標,要在2005年至2010年努力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這相當于在五年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5億噸。《京都議定書》規定從1997年至2012年,整個歐盟的溫室氣體減排總量也不過3億噸。
誠然,中國經濟增長依然強烈依靠煤炭。全國目前70%的能量來自煤炭。但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中國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有23%以凈出口的形式銷往發達國家。這意味著,在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居高不下的背后,發達國家其實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很多發達國家仍然以中國日益增大的能源消耗量為借口,肆意指責中國節能減排工作的成效,這些國家往往通過指責別國掩蓋本國減排行動的滯后和不利,對本國以直接或間接形式排放到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視而不見。氣候變化問題的嚴峻性要求所有國家都必須快速行動起來,有效擺脫對煤炭資源的依賴。許多研究表明,中國有潛力成為世界上生產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研發提升能源效率技術的領軍者。中國政府可以通過引入價格機制調節能源結構,不僅使發電企業積極尋求可再生能源,而且有效保證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
距離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召開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如果世界各國真正想要挽救這個無辜的星球,那么他們就應當利用這次會議的機會,認真制定并嚴格履行有效應對全球變暖的行動綱要和計劃。為了防止環境和氣候問題的進一步惡化,發達國家不僅要摒棄指責他國的做法,而且應當與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一道努力,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這一嚴峻挑戰。(作者為綠色和平(中國)組織專家凱瑟琳·菲茲帕特里克和王曉軍 編輯 裴培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