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25日國際言論: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必須要在一個月之內決定是否限制從中國進口輪胎。奧巴馬政府民意支持率近來一路走低,使他在面對這一抉擇時不得不兼顧內政外交多方面需要。不論是遷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還是向中國示好,無不讓奧巴馬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關于向中國出口輪胎征收特保關稅的事情經過一點都不復雜。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輪胎征收特保關稅的請求,聲稱中國出口的輪胎數量短期內激增,已經擾亂了美國國內市場,對市場秩序造成嚴重威脅。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表示,大量中國輪胎涌入美國,導致其組織內5100名工人失業。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根據《美國貿易法案》(US Trade Act)第421條款向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訴訟請求。而第421條款是針對具體國家的臨時條款,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與美方進行雙邊貿易談判時,簽訂了該條款。此外,美國橡膠行業相關生產商和組織并未參加本次訴訟,而美國國內的輪胎批發商和零售商也都明確表示反對鋼鐵工人聯合會提出的訴訟請求。
今年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4票對2票的表決結果,支持鋼鐵工人聯合會的訴訟請求,建議美國政府在未來三年內在原有關稅基礎上,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產品征收特別保護關稅,三年的特保關稅稅率分別為55%、45%和35%。這項建議已經遞交政府。奧巴馬總統必須在9月17日匹茲堡G20全球經濟峰會之前做出決定,是否采納這一建議。但今年4月的倫敦G20峰會上,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貿易國家一致同意,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所有與會國家2010年年底之前都不再建立新的貿易壁壘。因此,在距9月17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奧巴馬必須就是否限制從中國進口輪胎一事,權衡貿易政治、美國國內政治和全球政治三方面的利益關切。
第一,貿易政治。小布什總統(George W. Bush)執政八年期間,共有四項基于《美國貿易法案》第421條款的貿易訴訟案提交到美國政府。作為一位信仰自由貿易的總統,布什拒絕做出任何有違自由貿易原則的決定。四項貿易訴訟案建議解決方案全部被政府否決。早在競選總統之初,奧巴馬便遇到了貿易政策原則的抉擇問題,并與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就經貿問題展開激烈交鋒。奧巴馬主張在貿易領域對中國和其他國家采取審慎而強硬的立場。競選初期,他在俄亥俄和賓夕法尼亞兩州輸給了希拉里·克林頓,后來及時調整方略,就貿易問題,更加明確了自己的立場,在大選決勝階段重新贏得了這兩個州的支持,力壓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奧巴馬在俄、賓兩州的勝利與當時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及其兄弟組織主導的大規模社會動員活動密不可分。對于鋼鐵工人聯合會而言,他們也樂得順水推舟,將奧巴馬培養成為自己在白宮的堅定盟友。
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奧巴馬政府的諸多舉措逐漸轉向貿易保護主義。近十年來,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趨勢在美國漸成氣候,給世界貿易帶來諸多影響。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生產領域失業問題的嚴重化趨勢更加重了美國社會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論是公眾,還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都感染上一種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結。
第二,美國國內政治。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全面醫療改革計劃的可行性受到社會廣泛質疑,政府支持率明顯下降。醫療改革引起的激烈爭議使氣候問題淪為政府議程中的次要問題。關于醫改的爭議其實是民主黨內部不合的表征,奧巴馬迫切需要搞好民主黨內部團結。工會問題始終是民主黨執政工作中的要務之一。但令美國工會組織懊惱的是,一項由工會提出,意在使工人結成組織更加容易的法案幾乎沒有得到白宮的任何支持,已經被迫中止。醫改計劃同樣引起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對,因為其中一項內容是要對勞動者的醫療福利津貼征稅。在氣候變化領域,制造業發達各州的參議員和工會組織均對氣候變化立法對其行業可能造成的影響表示擔憂。溫和派民主黨人將在明年議會選舉中遭遇自由派民主黨人的強力挑戰。因此,奧巴馬急需在討好工會組織的同時,保持民主黨內的統一和團結,否則將直接導致政府立法及改革項目破產,進而影響民主黨在2010年選舉中的勝算。
第三,全球政治。中國的確是美國最大的競爭者,但也是美國潛在的最大合作伙伴和市場。不僅如此,中國還持有1.6萬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是美國目前最大債權國。此外,在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保障美國國家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遠比其在國際社會中扮演的其他角色更加直接和緊要。朝鮮半島核問題始終是奧巴馬政府面臨的最棘手的國際安全問題之一。只有中國能夠利用其特殊的地位敦促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PRK)重返“六方會談”(Six-Party Talks)。
在這樣的內政外交背景下,奧巴馬總統必須面對其上任不久后遇到的第一項貿易領域內的重大抉擇。英國路透社(Reuters)記者道格·帕爾默(Doug Palmer)在其8月11日發表的分析性文章中恰切地歸納了奧巴馬總統可能做出的幾項選擇。
遵從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建議。這樣決定顯然會讓那些制造業發達地區的工會組織和國會中傾向于貿易保護主義及反對自由貿易的民主黨人感到高興,但會損害奧巴馬政府在國際社會中的聲譽,并在當下這個地緣政治因素至上的時期激怒中國。而且,中國很可能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針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申訴。此外,奧巴馬若開此先河,有可能鼓勵其他行業組織根據《美國貿易法案》第421條規定提起反傾銷訴訟。這絕對不是奧巴馬希望看到的局面。
遵循布什政府的做法,拒絕貿易委員會的建議。這樣做或許會取悅中國,但代價是得罪相關工會組織。盡管預計工會組織將倒向支持共和黨的想法并不現實,但這些組織很可能拒絕接收奧巴馬政府其他各項立法、改革和政治議程,最終導致政府行為失效。
與中國有關方面展開協商。關稅問題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很可能再次迫使中美雙方像以前一樣坐下來談判,避免引發兩國之間一場更大規模的貿易戰。帕爾默認為,雙方經過協商,有可能根據目前的進口水平設置一個從中國進口輪胎的上限。但這樣的解決辦法是否會讓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滿意仍存疑問。當然還有可能找到一個各方均可接受的關稅稅率,這種折中的稅率遠低于特保關稅稅率,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進口,但不至于抬升美國國內市場輪胎價格。
盡管奧巴馬上臺不久,但他卻表現出一種善于規避分裂局面的能力。他在競選總統時就曾經向選民許諾,要帶領美國政府進入一個更加團結協作的時代。不論內政盟友,還是國際伙伴,權衡各方利弊,他肯定不會輕易決定完全倒向一方,置另一方于不顧。我們希望奧巴馬政府能充分利用公關及外交技巧,最終找到各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作者Pat Cleary為福萊國際傳播咨詢公司(Fleishman-Hillard’s)華盛頓特區辦公室高級副總裁。他曾經在羅納德·里根政府(Ronald Reagan Administration)和喬治·H.布什政府(George H. Bush Administrations)擔任高級職務。
(中國日報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