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26日報道:如果美國奧巴馬政府執意要對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特保措施的話,中國不能坐以待斃,應該對其采取報復性制裁,專家在接受中國日報社采訪時說。
還有一個星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向奧巴馬政府上交其最后關于中國輪胎特保案的建議措施。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曾初步裁定,建議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上至55%的進口關稅,如果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仍然堅持其建議,而奧巴馬政府又最終同意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方案,中國的行業將損失大約22億美金,而行業將有數10萬的工人受到影響。
“現在看來前景并不是很樂觀,我們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 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何偉文說。
上周三在商務部副部長鐘山的帶領下,中國政府再次赴美去和美方相關人士商討關于中國輪胎特保案的相關事宜,其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向對方解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輪胎并沒有擾亂美國的市場,如果要對中國進口輪胎實施特保的話,是不合理也不公平的。而這個月月初,輪胎協會剛剛帶領了包括中國輪胎出口企業的9人代表團赴美國游說。
據商務部相關人士透露,這次的協商結果并不是很理想,“奧巴馬政府的壓力很大,尤其是來自工會的壓力,”商務部官員關于說道。
何偉文說:“如果美國人要限制進口中國生產的輪胎,那么中國也可以對美國生產的汽車采取限制措施。中國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去滿足本國消費者的增長需求。”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9年上半年,中國自美進口汽車10.2億美元,同比增長9.1%,“中國目前汽車產銷量和消費量都達到900多萬量,并且需求仍在增長,但國內生產已足夠滿足我們的需要。在中國汽車輪胎輸美遇到特保障礙時,繼續讓美國汽車享受中國市場的好處,這對中國工人是不公平的,” 何偉文表示。
另外,專家也建議在世貿框架內,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只要美國對中國的特保措施超過三年,我們均有權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相應暫停減讓,” 何偉文說。
這一類報復措施在國際貿易中是常見的事。1987年1月22日,里根政府宣布對于從歐洲進口的部分產品征收200%的關稅,原因是西班牙對來自美國的農產品的額外征稅使美國農民多付出了4億美元。2005年2月,歐盟宣布對美國享受《外國公司法》的美國公司產品加征5%的關稅。2005年5月23日,加拿大政府要求WTO允許其對美國實施貿易報復,迫使美國停止對從加拿大進口木材的征稅,并退還已征的50億加元。
如果真的實施特保,美國的輪胎生產商和消費者不會得到任何好處。而它的汽車制造業,好容易依靠政府的補貼救濟勉強有所恢復,也將會面臨打擊。面對銷售前景最好的中國市場,這些制造商也將會喪失大量機會。“到頭來,最終的輸家還是美國,” 何偉文說。
美國布什政府時期,美國曾對中國實施6次的特保調查,但最終都被否決。(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