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3日報道:今天中國歐盟商會發表2009-2010歐盟企業白皮書,聲稱中國政府在采取保護主義的措施,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而這已讓其在中國的歐盟企業深受其害。
就歐盟商會所提出的方方面面,中國相關政府官員和學者一一作出解釋,并對其中不合理的說法提出了駁斥,指出歐盟商會及其成員有言過其實之嫌。
在其最新發布的2009-2010歐盟企業白皮書里,歐盟商會指出,盡管中國在積極的實施改革和經濟刺激計劃,在中國做生意的歐盟企業仍然感到“越來越多的保護主義的威脅”,而這一威脅正是因為中國政府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夠好造成。
而這些方面則主要是指“對外商市場準入的干涉和對其投資的限制。”
白皮書呼吁中國政府采取措施,修正其相關的做法,努力為在華的歐盟企業創一個可預見的,透明的,公正的經營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歐盟企業的投資信心,并進一步幫助中國拉動消費。
歐盟商會每年發布一個類似的白皮書,這是商會第九次發布白皮書。今年的白皮書是基于對其1,400多會員的調查而得出的結論。
其實,白皮書里提到的建議,諸如“市場準入”,“立法的透明”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在往年都被提到過。盡管如此,歐盟企業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棄中國市場,不僅如此,他們還是熱衷于在這個世界上發展最快,最有潛力,并且有最大容量的市場來投資。
在歐盟商會主席Joerg Wuttke看來,過去的一年,歐盟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情況變得更糟。
“我們注意到,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開放的進程有逐漸放緩的跡象,有些方面,甚至有倒退的情況。”
商務部卻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中國一直以來都致力于為外商創造一個公平透明的環境,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同時,商務部也表示“對于外界的各種建議,中國政府都保持歡迎和重視的態度”。
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院研究院李健看來,中國在鼓勵外商投資等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八年了,沒有人會否認中國的努力。中國需要作出一些改變,但是我們也不能指望這些改變一夜之間就能做到,所有的問題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7月22號,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發布報告說,因為中國強大的經濟活力以及可預見的經濟穩定,中國仍然是國際大公司的首選投資地。
其實,從去年年底以來,中國就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眾矢之的,這其中也包括歐盟,從7月底到現在,歐盟就對中國發起了5個反傾銷調查。最近,中國駐歐盟大使就警告說歐盟應該適當注意其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
在其發布的白皮書里,歐盟商會只是簡要的提到中國在改革中取得的一些成就,包括相關法律的出臺,比如,食品安全法,以及取消某些行業比如金融,IT,以及旅游行業的限制,但是白皮書更多的是,也花了更多的篇幅在說歐盟企業在中國遇到的困難。
困難主要停留在這三方面,市場準入,立法和執法的透明,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
白皮書提到歐盟汽車企業在中國的發展遇到了一些障礙。比如,不能成立獨資的公司,最多只能獲取50%的股份等。
“為了在中國開展業務,他們只能成立合資公司,而關于合資公司的要求30多年來都一直沒有改變過,”Wuttke說。
上海社科院外商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剛不同意商會的說法。“中國同意外商投資中國的汽車行業就已經是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同時李小剛也表示“現在中國政府是可以開始考慮對外商投資汽車領域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到底如何調整,以及什么時候調整這些都完全取決于歐盟是否愿意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作出讓步,以及做出多大的讓步。”
“這是一個雙方博弈的過程。中國的汽車業發展迅猛,歐洲汽車企業當讓希望來贏得更多的份額和利潤,但是我們也不能輕易的就讓他們從中受益。”
李主任所指的關鍵問題就包括中國很關注的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到現在為止,發達經濟體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沒有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這是直接導致各種反傾銷案件的根源。
“如果歐盟愿意做出讓步,中國政府肯定也愿意做出讓步。”
立法和執法的透明度也是白皮書里提到的一個大問題。
白皮書再次引出3月份剛被中國政府否決的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果汁的案例。“對于一些關鍵性的決定和案例,中國政府總是不能給與詳盡的解釋”
3月份商務部宣布中國否決了可口可樂并購中國第一大果汁生產商匯源的計劃,并指出其原因在于這一并購違背了反壟斷法,還會導致一個外國公司在中國的某一行業占據統治的地位。
美國知名律所Jones Day的合伙人陶景洲說“中國政府的決定以及原因確實存在其漏洞。”“雖然去年8月實施,但是當時反壟斷法還是很新,很多條例還不完善。”
但是,“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的創造一個更透明和更明珠的立法和執法環境。”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中國已經發布了國家知識產權案戰略,歐盟商會對此表示肯定,但是又表示“在推動創新方面,仍然還有很多需要做。”
否則,“歐盟企業的信心會受到打擊,歐盟企業投資的信心也會受到影響。”(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