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11日報道:好的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考慮不周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清退所有代課教師的政策就產生了這樣的問題。
教育部2006年出臺這項政策,旨在整體提高九年義務教育質量,這無疑是十分必要的。數十萬邊遠地區的代課老師從來得不到專業的培訓,這無疑是提高教育質量必須解決的問題。但這些教師何去何從的困惑又使這項政策受到質疑,甚至病詬。
在過去的兩年里,20多萬代課教師要么通過考試轉為正式教師,要么被辭退。但現在仍有20多萬代課教師堅守在基層教育的一線,他們命運未卜。
即使取而代之的正式教師確實更出色更稱職,讓一個在貧困的基層學校堅持教學數十年的代課教師僅僅拿到數百元的補償金后走人,不僅有失公允,而且有些殘酷。
很多代課教師都是由于貧困的鄉村學校教師奇缺,才走上代課教師的崗位。如果他們當年不承擔教學,就意味著當地的孩子們沒學可上。他們的薪水十分微薄,同國家正式教師的工資相差甚遠,教學條件也極其艱苦。
甘肅渭源縣的王正明是一個老資格代課教師,是他籌建了村里的學校。他一干就是48年,中間曾被辭退,但因為缺教師又被請回繼續任教。盡管他教的學生有80多人考上了大學,但他仍然于2006年被清退,拿到的補償金僅僅800元。
政府無疑對不起這樣一個多年為政府奮戰在基層教育戰線的老兵。區區800遠的補償金充分說明這項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
徐云玲也是一位代課教師,在河南駐馬店一個貧困的山村學校堅守了23年,連這個學校的兩間校舍都是她和丈夫親手改建的。她現在僅拿一個月100元的薪水,是一個國家正式小學教師工資的三十分之一。按照政策,她遲早會被清退。
問題是國家正式教師有誰會愿意到這個貧困的山村來教書,即使勉強來了,能夠呆得長久嗎?如果沒有正式教師愿意來,徐云玲這樣的代課教師還不能被清退,但他們能轉為國家正式教師嗎?
這項政策本身沒有問題,但必須考慮其實施對代課教師所造成的不公平。那些從事教學多年的代課教師,應該得到與他們的付出相符的經濟補償。而那些由于缺乏教師而無法清退的代課教師則應享受國家正式教師的資格。(中國日報評論員 朱淵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