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29日江蘇昆山報道: 盡管面臨著勞動力嚴重短缺,我國紡織和服裝工業已開始萌發復蘇之勢。這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門為該行業制定的振興計劃。
常州大華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職員沈曉陽對本報記者說道:“在最近的兩個月內,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訂單跌幅有所減緩。今年頭幾個月內,下降的幅度超過20% 。”
不過,沈表示最近的反彈依舊難以抵消今年早期大幅度的下滑,公司今年可能仍然面臨利潤的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服裝出口額大約為10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8%。但下降幅度與1至2月的35.8%相比下降了24個百分點。
昨天,在昆山舉行的國際紡織服裝貿易發展論壇上,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張莉說,受今年4月份國務院推出的紡織行業振興計劃的提振,整個行業的投資量開始上升,盈利能力也得以漸漸提高。
“由于‘中國制造’產品的競爭力不斷上升,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海外訂單轉移到國內的生產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說。
據隆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產品在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增加了2.6%和3.5%,即使兩國的總體消費需求下降明顯。
商務部副部長陳健表示,由于國外需求疲軟,廣闊的國內市場給紡織企業更大的回旋余地,“內銷占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產值的77%。”
同時,由于國內一些小型紡織出口企業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而破產,使得一些大的外貿企業得以獲得更多的訂單,上海晨風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尹國新表示。該公司是世界著名服裝品牌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和阿迪達斯(Adidas)的主要代工商(OEM)。
但隨著紡織企業的復蘇,勞動力短缺成了服裝和紡織行業面臨的最大困難。
青島南南公司是一家生產和出口高端內衣和襪子的韓國獨資企業。其總經理林永秀向本報表示,公司從今年9月份開始擴大產能,卻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雇員,“而就在去年同期,有很多人等著我們雇用”。
尹國新也說明了同一情況: “隨著政府大量注資中西部地區支持該地區發展,我們發現勞動力開始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轉移。從長遠發展來看,勞動力短缺將是紡織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隆表示,雖然明年形勢不再嚴峻,紡織行業仍面臨可能的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挑戰。(中國日報記者 周妍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