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3日報道:截止2009年10月份,北京市共有21個律師,涉及10家律所被紀律處分,市律師協會會長張兵生周二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說。
在2008年,共有29名律師,涉及25家律所被律協紀律處分。紀律處分方式包括,對其說服教育,嚴重警告和公開譴責等。
張說,律師不遵守職業道德和紀律,收取高額律師費,和不開據發票是受到說教,和受到警告等紀律處分方式的主要原因。
但張也表示,如果律師在辦案中嚴重違反職業紀律,如,由于個人原因輸了不該輸的官司,丟失證據,偽造公函和印章,或是提供不當的法律文書等,這樣的律師將面臨最高被律協吊扣3個月律師資格的處分。
張說,但是今年我們還沒有一起律師被吊扣3個月資格的事件發生。
在今年3月份,一名姓楊的律師在打一場股權紛爭的官司時,違反了律師紀律,受到了律協嚴重警告的處分。
當事人王先生是東方明星公司建材公司的股東之一,因與公司其他股東有股權糾紛,故請楊作為代理律師。
王先生對律協投訴說,楊沒有去充分調查證據,所以無法向法庭出示合理的證據,導致所有要求被當庭駁回。
王說,更為嚴重的是,楊私自編造各種理由,總共向其索要高達35萬元的律師費。
事后,楊主動退回了多收取的近28萬元,律協給其嚴重警告處分。
今年9月至11月份,律協委托零點調查公司對1598 名來自不同行業的人進行問卷調查。
這1598名受訪者分別是普通市民,有聘請過律師經驗的市民,律師和律所,法律專業大學生和公檢法機關的工作人員。
根據零點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律師的服務水平幾乎是滿意的,打了75.9分,并且有77%的受訪者表示,當他們遇到糾紛時會主動聘請或咨詢律師。
張說,通過這個調查結果表明,公眾的法律意識增強了,當他們遇到糾紛時,他們會付諸法律方式來解決問題。
張說,這也表明整個律師行業的形象提升了,公民意識到了律師在社會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這兩年律師人數平均在以26%的速度增漲,到目前為止北京共有近22,000名律師和1300家律所。僅今年就有3365名新律師加入了律師的隊伍。根據律協的數據。
張說,今年律協總共處理了30萬個案件,僅有400起遭到投訴,投訴率還不到0.3%。
在這400起投訴案件中,經過調查后,有120起律協給予立案,并且公開查處,其他的280起律協都通過協調方式來解決的。
而在這公開處理的120起案件,僅有26起受到了律協的紀律處分。
張也表示,還有23%的群眾對律師的服務并不滿意,主要原因也是律師增長速度過快,但同時律師的資質水平卻有很大的差距。
還有,律師在崗前也沒有統一標準的培訓制度,而是各律所來單獨組織培訓,僅靠這些律所的重視程度。
高慶,海淀法院民二廳的法官表示,律師的素質不高會造成與當事人的溝通不順,給法院辦案造成很大障礙,法官的協調率會下降。
高也說,還有的律師把當事人的執行款私自吞下,不返還給當事人。
高建議,國家司法部考試中心要嚴格審查律師的資格,律師上崗前律協要集中、統一組織培訓。(中國日報記者 張琰,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