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9日評論版頭條:經濟上的民生問題,是十七大報告的重心,也應該是2010年經濟工作的重心。
2009年,由于特殊時期、特殊的經濟環境,政府把保經濟增長放在首位,并由此推出了不少保證經濟增長的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這些政策可以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促進投資快速增長、為企業發展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實施創造良好的資金環境,不過,這種特殊時期的應急政策也會形成巨大的風險與隱患。
一般來說,任何經濟增長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如果不是這樣而以經濟增長為目的,那么經濟當事人都會以短期行為的方式耗用社會各種有限的資源,造成經濟生產的無效率及資源浪費。
比如說,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它的目的或宗旨就是改善全體居民的居住條件,增加居民的住房福利水平,保證居民能夠安居樂業。這就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民生問題。但住房商品既有消費功能也有投資功能,如果住房發展不是消費而是投資,整個社會把住房購買作為其賺錢的工具,那么這個市場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住房這種投資品與股票不同,它最后還是落實在住房消費上。也就是說,無論房價炒得多高,對GDP與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多大,但住房最終是讓人來居住。如果房價炒得太高,不僅最終住房消費者無能力進入這個市場,高價的住房只能讓投資者持有,而且隨著房價上漲,把自住購買者擠出房地產市場。房地產的增長不僅沒有改善民生,反之高價房成了改善的重大障礙。2009年國內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它能夠在全球經濟出現全面衰退的情況下得以快速繁榮??瓷先ナ菐恿酥袊洕叱隼Ь?,但是實際上,當房地產市場成了一個以投資者為主導的市場時,那么這個市場GDP是增長了,但改善民生卻減弱了??梢哉f,2010年面對民生,就是要改變這種現象。
在最近政治局會議上,提出2010年工作的五個“更加注重”。盡管這些言語看上去沒有多少新意,但其中包含不少新內容。其中最為重要就是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及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前一句話的內涵就是指經濟發展并非僅是GDP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張,而是要讓這種經濟增長服務民生,而且要讓這種經濟增長在短期目標與長期戰略之間達到平衡,投資、消費及出口之間達到平衡,產業與產業之間達到平衡等。如果經濟增長沒有質量,只是粗放型的增長,這種經濟發展不僅不可持續,而且也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禍害子孫等。后一句話的含義是,民生既是經濟增長的宗旨也是目標。那么什么是“民生”?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有具體的規定。主要是指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與廣大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可以說,近幾年來,無論教育體制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建設等,政府在這些方面下的功夫不小,政府財政投入很大。即使是2008年下半年擴張內需的4萬億元財政投入中,許多項目財政投入就直接與民生有關。但是它與廣大民生愿望與需求仍然差距很大。
這種差距最為重要的表現為兩方面。一是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這不僅表現為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上升的幅度小,而且表現為居民勞動收入占整個要素財富分配比重低。這不僅使得國內擴大內需的政策缺乏動力源,即廣大居民收入不增長如何來擴大消費,而且表現為中低收入的居民越來越多,他們相對收入水平越來越低。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居民擴大內需也就無從談起。二是住房是城市居民最大最為重要的民生,當住房成為投資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最終改善居民住房條件方式時,隨著房價快速上漲,全國絕大多數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居民的相對住房條件越來越惡化。如果經濟增長是以犧牲絕大多數人利益為代價的,那么這種經濟增長意義不會太大。這就是為什么政治局決議中強調民生的關鍵所在。
正是這個意義,2010年經濟工作的重心是改善民生,但當前民生最為重要的是調整整個居民的收入分配關系,是讓居民勞動性收入在整個收入的比重提高。再就是住房的問題,住房作為城市居民最大的民生,如果這個市場僅是為了GDP增長成為投資者賺錢的市場,那么這個市場只會對民生產生惡化效果。因此,如何把房地產市場改變成以消費為主導的市場將是2010年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方面。這就是我理解的2010年民生經濟重要內容所在。(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易憲容,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