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23日言論版文章:刺激政策收效顯著,經濟逐漸恢復。但這一切都有代價。這或許會在2010年得到驗證。
一個重要的主題是重塑世界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經濟與金融力量平衡點發生位移。能夠成功應對這種位移的國家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擁有豐富的金融資源,例如中國、卡塔爾。第二類,擁有富足的自然資源,包括水、能源和商品等,這類國家有巴西、加拿大和許多非洲國家。第三類,是指那些有能力適應新變化及新經濟形勢的國家,包括美國和英國。盡管這一改變或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應當意識到,經濟模式變革帶來的明顯影響將直接作用于明年的幾大經濟問題:國際債務、西方對沖基金拆倉以及今年經濟刺激計劃政策收尾戰略等。因此,明年最終收效如何取決于各種因素的互動情況,這幾種互動因素包括對基本經濟原理的尊重,對政策的把握,信心的營造等。最難得的恐怕是信心,但前景是積極的。基本經濟原理和政策問題都非常明確。全球金融危機是由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失靈和全球經濟發展失衡造成的。兩者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重新回到平衡狀態表明西方將變得更加貧窮,花費減少,積累增加。像中東和東亞這種高盈余型國家將采取相反的做法:提高消費,減少存儲。問題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并不是應對危機的自然反應。但就整個亞洲來說,各國都提高了儲蓄率,儲蓄并未減少,這是應對危機的自然反應。因此亞洲國家應當加強社會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資助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拓寬債券市場。所有這些舉措都有足夠的實施空間,但卻需要時間不斷完善。
盡管經濟復蘇的走勢很重要,但我們不應忽視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即經濟復蘇的水平至關重要。世界經濟總量大約為61萬億美元,美國一個國家就占14.4萬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日本4.7萬億美元和中國4.4萬億美元。西方國家占據世界經濟總量的的三分之二。如果西方不能維持繁榮,那么世界繁榮便無從談起。但目前西方復興難度極大,發達國家倡導的發展模式已經破產。資本不會從亞洲和中東逆流流向西方,那樣會進一步加劇西方的債務危機。資本的魔咒被打破了。美國消費者面對的是萎靡不振的工資收入、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從高點跌落的房價和對養老金的憂慮,人們對美國是否還能夠引領世界經濟走出泥潭深感擔憂。
今年西方國家經濟下滑1.9%,明年預計會有所恢復,經濟扭轉頹勢,增長率有望達到2.7%,考慮到當初為振興經濟做出的巨大投入,這樣的復蘇水平并不能令人滿意。
但在整體低迷的經濟復蘇中,亞洲、非洲和中東的諸多經濟體都將展現出較為強勁的反彈勢頭。這些后來居上的經濟體無論在發展速度,還是在規模上都有極大的提升空間。此外,西方企業和儲戶要繼續把錢投入到這些快速增長,成本低廉的經濟體中。盡管2009年亞洲經濟增長速度只有4.5%,但我們預計這一數字在2010年將迅速提升至7%。受國內需求增長的驅動,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分別達到10%、7.5%和5.5%。但有些挑戰依然無法忽視,2009年拉動相當一部分經濟復蘇的政策明年將何去何從呢?全球經濟刺激政策規模宏大,而其各種政策搭配得當,收效顯著。但低利率意味著,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定價時很少考慮到風險因素。此外,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已經引起了各方對可能出現問題的擔憂,有不少聲音呼吁政府適度收緊財政政策。
對西方國家而言,政策制定者則要小心行事。提前收緊財政政策將會帶來災難性后果。西方國家并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問題。低利率需要再維持一段時間。世界各地區面對的挑戰是不同的。有些國家資產價格虛高,有可能引發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許多國家都存在一種政策困境。如果諸如印度、韓國這樣活力十足的經濟體提高利率,大量國際資本將涌入其國內市場,迅速提高資產價格。但即使它們保持利率水平不變,國內資產價格,尤其是股票和房地產價格依然會明顯上揚。最終,那些由強勁國內需求拉動增長的經濟體將提升利率。問題的關鍵是要根據國內需求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貨幣政策。
政策與重組爭議中另一個重要砝碼是貨幣。很多國家將提升貨幣儲備量,既作為應對危機的預警措施,又要借此確保本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盡管有些國家擔心美元大幅波動,但這些國家依然不愿過多拋出美元,以免引發另一場危機。我將因此造成的多種儲備貨幣并存的情況稱為“被動多樣化”。當貨幣儲備量增加時,美元在所有儲備貨幣中所占比例將有所降低。盡管長期儲備美元前景不容樂觀,但儲備美元并不是單向債務。明年貨幣市場最關鍵的因素來自人民幣。中國在改革貨幣政策方面奉行漸進主義。我們期待中國明年春季會重新為人民幣定價,但可以預見的是,變化幅度不會過大。當中國開始行動時,其他國家也會順勢跟上。
最近幾年對所有經濟體而言可以總結出一條顯著的教訓: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基本的經濟原理顛撲不破。不論是世界經濟危機,還是迪拜債務危機,無不驗證了一點,如果某些變化沒有立刻發生,那并不意味著這些變化將就此消失,它們遲早會到來。與長期發展趨勢或經濟狀況不符的市場如果表現失調,那么就應當引起決策者的高度重視。2010年,世界經濟前進之路依舊崎嶇。但不管發生什么,都不應忽視新舊金融制度的交接,及其所代替的兩種力量的更迭。盡管這個過程注定充滿阻力和困難,但交接和更迭已經開始,而且這種趨勢不可逆轉。(作者為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Gerard Lyons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