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25日評論文章:1979年的12月27日,8萬蘇聯士兵和數以千計的坦克和裝甲車如滾滾洪流越過蘇聯和阿富汗邊界,開始大舉入侵阿富汗。而整整30年之后的今天,另一個超級大國還在為阿富汗的所謂“穩定和秩序”而焦頭爛額。
美國在阿富汗的經歷和蘇聯幾乎如出一轍。蘇聯在阿早期的軍事行動異常順利,出兵一個星期之后,蘇軍的先頭部隊就抵達了巴基斯坦邊界,占領了阿富汗所有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以為,蘇軍再需要三到四個星期,就能夠控制整個阿富汗,并穩定安全局勢。然后,蘇聯就可以把權力“移交”給自己扶持的喀布爾政府,接著就勝利凱旋了。不幸的是,,他并沒有看到蘇聯軍隊離開的那一天。直到他去世之后的第七年,即1989年,蘇聯才被迫從阿富汗撤軍。
2001年10月7日,在蘇聯撤軍12年之后,美國及其盟國入侵了阿富汗。同樣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美軍就控制了主要城市和要道。塔利班政權被推翻,親美的新政權在喀布爾建立。但是,和蘇聯一樣,美國捷報不斷的日子在戰爭的開始階段之后就結束了。盡管塔利班被趕出了喀布爾,他們仍然控制著廣大的領土,特別是鄉村地區。有統計認為,他們現在控制了阿富汗72%的領土。
近年來,美國對塔利班的軍事行動往往無功而返。美軍及其盟軍的傷亡數字不斷攀升。為了扭轉局勢,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多次決定增兵,包括最近宣布要增兵3萬人。到明年夏天,美國在阿富汗將有近10萬人之眾,接近侵阿蘇軍在1985年所達到的最高峰——11.8萬人。
蘇美兩國在戰場上的遭遇也非常相似。在戰爭初期的短暫勝利之后,蘇軍逐漸發現自己陷入了漫長而血腥的游擊戰的泥潭。軍事專家賈磊介紹說,盡管蘇軍和喀布爾政府軍能夠控制大城市,但是反蘇圣戰者武裝最多控制了80%的領土。蘇偽軍隊對反蘇武裝發動了無數的攻勢,但是一直沒有遏制住反抗的勢頭。
軍事科學院軍事史專家陳學惠指出, 雖然蘇聯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之一,蘇軍的裝備和訓練都是適應于打常規戰爭和大規模機械化戰役,并不適合在阿富汗山巒起伏的地形作戰。阿富汗反抗組織的游擊戰戰法令蘇軍和喀布爾政府軍無所適從。氣急敗壞的蘇軍不斷空襲支持反蘇武裝的村落,卻更加堅定了他們的反蘇決心。
類似的情況,在今天美軍身上也能看到。和蘇聯一樣,美軍在裝備上遠遠勝過阿富汗游擊隊,甚至領先更多。盡管如此,他們在戰場上也是難有斬獲。為了摧毀塔利班的基地,美軍使用無人駕駛飛機進行大量的轟炸,結果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給阿富汗人民中的反美情緒火上澆油。
為了能在阿富汗立足,蘇聯也試過使用政治和經濟手段。蘇聯幫助喀布爾政府訓練文職干部、士兵、秘密警察和情報人員,在蘇占區修建公共建筑,改善基礎設施,還大力加強宣傳攻勢。但是,這些舉措最終沒有改變蘇聯失敗的命運。阿政府軍的士兵甚至軍官大批地開小差或者投奔圣戰者組織,政府官員偷偷地把蘇聯援助的武器賣給反蘇武裝,蘇占區的老百姓幫助游擊隊員潛入城市以發動襲擊。甚至連蘇軍自己的士氣都受到了影響。很多厭戰的蘇聯士兵,特別是來自中亞各加盟共和國的士兵,大量的開小差,有些人甚至反戈一擊,加入了反蘇武裝。
無獨有偶,美國也把大量的金錢投入阿富汗重建。但是政府官員大把地中飽私囊,而大多數阿富汗人民依然生活在極端貧困當中。美國試過的很多策略,例如派出間諜打入游擊隊內部,分裂反美武裝的團結,以及大規模的宣傳戰,都是蘇聯當年曾經使用的。同樣,美國也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阿富汗的山地地形和部落社會結構的確有利于開展游擊戰,但是這并不是侵略者總在這里吃苦頭的全部原因。阿富汗是一個文明古國,曾經擁有輝煌的歷史。無論風云如何變幻,阿富汗人民從不愿意放棄自己的自由天性和生活方式。從亞歷山大大帝到近代的英帝國和沙皇俄國,沒有人能長久征服這片土地。蘇聯人也沒有做到。美國人恐怕也不行。
和蘇聯一樣,美國因為自己意識形態上的傲慢而鑄下大錯。美國自以為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是最優越的,相信可以在阿富汗復制同樣的制度,從而建立起一個親美的政府,并斬斷恐怖主義的源頭。但是事實證明,一切外來的制度在阿富汗都水土不服。
蘇聯在阿富汗軍事進展不利,耗費了巨大的人財物力,這迫使1985年繼任蘇聯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不得不考慮撤軍。他的策略是增兵,穩定局勢,然后實現體面的撤軍。但是他的策略并沒有成功,最后蘇聯只能在顏面掃地的情況下黯然撤軍。在十年的侵阿戰爭中,蘇軍損失慘重,共陣亡1萬3千多人,負傷3萬5千多人。
和1985年的戈爾巴喬夫一樣,現在的奧巴馬已經拋棄了他的前任小布什的美夢,而追求更加務實的目標,既體面的撤軍。但是,從蘇聯的歷史經驗出發,他距離這個目標還相當的遙遠,甚至可能無法實現。
蘇聯的侵阿戰爭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超過100萬阿富汗人死于戰火,四分之一的人口淪為難民。蘇軍撤出之后,阿富汗陷入了一場殘酷的內戰,為塔利班的上臺鋪平了道路。盡管美國入侵之后,阿富汗的傷亡人數沒有精確的統計,但是成千上萬的平民已經在戰火中喪生,阿富汗的基礎設施和國民經濟也遭到了更多的破壞。即使美國未來從阿富汗撤軍,這場戰爭給阿富汗人民帶來的傷痕已經無法抹去。超級大國可以選擇離開,而戰爭的苦果卻最終不得不要阿富汗人民自己來承擔。(中國日報評論員 馬超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