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6日報道:在四大會計事務所工作的肖武今年27歲,正在為是否要加盟一家處于海外上市階段的民營企業而猶豫。該公司為招聘到合適的財務總監承諾了優厚待遇?!耙恍┲袊駹I企業在科學管理方面并不擅長,而且作為一名‘空降兵’,我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公司老員工的認可也是個問題?!?/p>
萬寶盛華1月5日發布的國內首份關于中國民營企業人才策略的調查顯示,中國民營企業在上市和國際化道路上最大的障礙不是產品,不是品牌,而是人才短缺。人才短缺已成為中國民企國際化的首要挑戰。
2009年8-9月,萬寶盛華(中國)對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浙江、江蘇以及廣東、福建等地區的10個城市共166家民營企業開展了人才策略的調研。 調查顯示,無論是處于成長階段、上市階段還是國際化階段的民營企業,均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共同挑戰。其中41%的國際化階段的民企表示,難以吸引到國際化發展所需的人才,這已成為中國民企國際化的首要挑戰。而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調整難度大,是即將上市或已經上市的民企面臨的最大的人力資源挑戰。
“改革開放30多年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中國民營企業,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需要,中國民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戰?!比f寶盛華(中國)董事總經理袁建華說。
“中國民營企業在和跨國企業爭奪人才的過程中要贏得成功,當務之急是重視自身的品牌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培育適合人才發展和成長的土壤。”
除此以外,“空降兵”存活率低、人力資源部門勢單力薄、缺乏具體的人員配置規劃、缺乏跨地區以及跨國招聘經驗等,也是民營企業經常遇到的問題。
“和國有企業、跨國企業相比, 民營企業在人才競爭上一直處于劣勢。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薪酬,而在于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缺乏,在于不能給人才創造有吸引力的成長環境和文化氛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委員會副主任劉建輝說。
該公司調查顯示,20%處于上市階段的民企和19%處于國際化階段的民企忍受著人才流動頻繁帶來的痛苦?!袄纾患壹瘍和闷费邪l、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民營公司,其大量招募的“空降兵”在二年內的存活率卻不足四分之一?!?/p>
在招聘人才類型方面,54%的受訪企業表示,設計、研發類人才是他們最常招聘的人才,緊隨其后的是銷售、生產與技術控制類人才。
同時,在最常招聘的人才中,管理類的人才主要是人力資源、生產與質量控制技能的人才,分別占到88%和71%,而非管理類的人員主要集中于采購人員、客戶服務人員。
袁建華表示:“中國民營經濟進入了以研發和銷售帶動發展的新階段,民企要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必然要加強產品設計和研發的力量。而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說明民企已經開始重視人力資源管理這塊軟肋,并有意識地在加以改善?!?/p>
“公司決策層一致認為,雖然企業在發展中會遇到暫時的瓶頸和困難,但是一定要舍得花精力和財力去投資人力資源,” 湖南科力遠高技術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歐陽謙表示。
劉建輝提出中國民營企業應重視和提升人力資源部門的地位和作用,并通過外部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介紹說,在歐美,已經有85%左右的企業選擇人力資源服務外包,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才將近6%。(中國日報記者 王小田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