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13日社論文章:近期,鐵路部門計劃在部分城市試行憑身份證件實名購買火車票的制度。這一做法能否徹底緩解即將到來的春運高峰期買票難的問題,還值得人們猜測。
盡管如此,這一試行舉措還是得到了人們的歡迎。這一舉措表明鐵路部門不僅重視鐵路基礎硬件實施的投資,而且開始認識到提升軟件、改善服務的重要性。鐵道部最近宣布在全國37座車站試行實名購票制,以打擊春運期間的票販子。
1月8日,政府部門宣布推行實名購票試行措施,廣東、湖南、四川實行實名制的37座火車站要求乘客在購買車票時必須出示身份證或其他身份證明證件。
中國政府花費大量的資金建設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有效的拉動了嚴重不足的內需。鐵路建設的大規模投資也使中國經濟從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世界經濟蕭條中脫穎而出。2009年,僅僅這一年,中國鐵路建設投資超過,1995年—2005年,10年間的總和,達到6000千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目前,投資規模2.1萬億元人民幣的鐵路工程正在建設之中。鐵道部稱,為了緩解全國鐵路交通網的運輸壓力,未來三年將新增鐵路里程2.6萬公里,其中高速客運專線9200公里。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確實需要良好的鐵路基礎設施,更好的支持未來的經濟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但是,巨額的鐵路硬件投資還是不足以解決鐵路部門當前遇到的挑戰。據估計,即將到來的40天春節客運高峰期,鐵路部門將會運送2.1億返鄉乘客。新的售票系統將會在1月30日-3月30日春運高峰期投入使用。今年的春節在2月14日。
目前的鐵路運輸能力遠遠不能保證全國旅客在春運期間及時買到返鄉車票,回家團聚。但更糟糕的是,票販子不法倒賣、謀取暴利,加劇了火車票短缺的矛盾。
從理論上講,新推出的實名購票制,可以根除倒票的投機行為,減輕車票緊張給中國決策者還有上億旅客帶來的煩惱。但是,檢票時繁瑣的手續使得進站處排起長長的隊伍,難免引起公眾的不滿。
在這種情況下,鐵路部門不應該放慢向全國推行實名購票制的步伐。反而,他們應該把當前的這種不滿看做是人們要求更高質量服務的訴求,這可不是簡單的加大硬件投資所能滿足的。
英文原文請見特別說明:http://m.orobotics.cn/cndy/2010-01/13/content_9310791.htm。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朱啟文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