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記者1月23日發自海地太子港:這些天,我們不敢相信我們所看到的景象。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滿目瘡痍,廢墟下掩埋的尸體發出令人作嘔的陣陣惡臭。一位名叫吉米的學生說,尸臭一天比一天濃烈。他們的學校在這場地震中被夷為平地。
目前,誰都不知道在主城區有多少人被埋在廢墟之下。據報道,死亡人數已經超過20萬,同時政府已經在公墓中掩埋了大量的尸體。
在市中心,尤其是在傾塌的建筑物中發現了大量尸體,尸體的腐臭彌漫四野。
包括救援者、外國記者還有當地民眾等一大批人都戴著口罩,但他們當中還有一批人沒有口罩可戴,不得不忍受這些尸臭。
一名在當地已經報道了一周的法國記者說,這種糟糕的味道是你在電視屏幕前無法體會的。
另一名記者說,現在他的頭發還有筆記本也帶著和這些強烈尸臭相同的味道。
正因為這樣,街道角落堆積的廢墟殘骸成為這股惡臭的第二來源。很明顯,對于救援人員和當地民眾來說,想要挖出所有埋在廢墟下的尸體是一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威爾伯特,一名中央政府部門官員,他辦公室的對面就是已經化為廢墟的總統府。看著滿地的狼藉,威爾伯特對中國日報的記者說:“我們需要幫助,比如一些大型的挖掘機械。”
地震中,威爾伯特在感到地面在震動后立刻逃出了政府大樓。他說,他的八個同事已經在地震中喪生,還有好多同事被困在廢墟下面。
與中國在汶川地震后的情況不同,海地并沒有預防瘟疫的應急預案,所以在震后并沒有在整個災區開展消毒工作。對于這個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來說,他們隨時面臨著大規模疫情爆發的危險。
中國救援隊駐扎在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駐地,人員和車輛的出入都要進行消毒,以防疫情發生。
一名醫生無國界的醫療專家稱,雖然有雨水的沖刷,海地還是酷熱難當,大規模爆發疫情的危險還是相當大。
但是有報道稱,尸體單獨不足以造成疫情的發生,除非這些疾病在生還者身上已經存在。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最近的報道稱尸體并不意味著公共健康的威脅,除非死者是因為感染疾病而死。
泛美衛生組織同樣解除了大規模疫情爆發的警告,但是他們強調最主要的危險來自痢疾,如果尸體的排泄物流出污染了飲用水,就很危險。
救援物資遠遠不能滿足災民的需求,大批的災民連帳篷都住不上。坍塌的政府大樓附近布滿軍隊,以防在城市的關鍵地帶發生犯罪與騷亂。
21號,太子港又發生兩次余震。總統府周圍被來自印度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守衛著,包括小孩在內的海地居民站在安全線外,看著美國軍隊的直升機在總統府的草坪上升降。
美國空軍開著裝甲車在總統府附近的政府大樓巡邏。
種種跡象表明,如果考慮到給失去家園和親人的災民發放足夠的食物、飲用水等后勤問題,海地的社會秩序要恢復正常還需要一些時間。(中國日報記者 陳衛華 霍永哲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